鼂不及夕的意思、鼂不及夕的詳細解釋
鼂不及夕的解釋
早晨不能顧及晚上。形容處境危急。《漢書·嚴助傳》:“邊境之民為之早閉晏開,鼂不及夕。” 顔師古 注:“鼂,古朝字也。言憂危亡不自保也。”
詞語分解
- 鼂的解釋 鼂 á 筆畫數:; 部首:黽; 筆順編號:
- 夕的解釋 夕 ī 日落的時候:夕陽。夕照。朝(乷 )夕相處(?)。 泛指晚上:前夕。除夕。一夕談。 旦朝 筆畫數:; 部首:夕;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鼂不及夕”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釋
- 基本含義:形容早晨無法顧及晚上,比喻處境極為危急,隨時可能發生變故。其中“鼂”是“朝(zhāo)”的古字,意為早晨,“夕”指夜晚。
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出自《漢書·嚴助傳》記載的邊境危機:“邊境之民為之早閉晏開,鼌不及夕。”
- 注釋:唐代顔師古注解時指出,“鼂”即“朝”,強調百姓因擔憂危亡而無法安心度日。
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國家動蕩、戰争威脅或突發災難等緊迫情形,例如:“災民流離失所,鼂不及夕。”
- 近義詞:朝不保夕、危在旦夕。
讀音與變體
- 讀音:傳統讀法為zhāo bù jí xī(部分現代資料标注為cháo,但權威古籍注音以“朝”為準)。
- 變體形式:也可寫作“鼌不及夕”或“朝不及夕”。
擴展說明
該成語通過對比“朝”與“夕”的時間緊迫性,生動刻畫出局勢的不可控性,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用于增強危機感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鼂不及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時間短暫,一晚上的時間無法做太多事情。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鼂:部首為鼠,總筆畫為24。
不:部首為一,總筆畫為4。
及:部首為又,總筆畫為3。
夕:部首為夕,總筆畫為3。
《鼂不及夕》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韓非子·刺儒》中有一段話:“又問範知聞乎?範知聞曰:鼂也。” 範知聞是一個善于提問的人,他回答說“鼂”,就是指一晚上的時間太短暫,不能做太多事情。
繁體字的寫法是「鼂不及夕」,沒有太大的變化與簡體字有着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中的記載為例,鼂的古代寫法是「[鼠/鼠]卓口凵幾」,不的古代寫法是「一」,及的古代寫法是「又」,夕的古代寫法是「夕」。
一些使用《鼂不及夕》的例句有:
1. 我們今晚的時間很有限,鼂不及夕,要抓緊時間完成任務。
2. 考試即将開始,時間過得飛快,真是鼂不及夕啊。
一些與《鼂不及夕》相關的組詞有:
1. 鼠目寸光 - 形容見識狹窄,隻看到自己眼前的事物。
2. 及時行樂 - 指抓住時機,及時享受生活的樂趣。
一些近義詞包括:
1. 一晚短暫 - 形容時間緊迫,一晚的時間非常有限。
2. 朝不及夕 - 意思與鼂不及夕相同,指時間短暫。
反義詞包括:
1. 晝夜如流 - 形容時間流動平穩,感覺不太匆忙。
2. 悠閑自在 - 意思相反,形容時間充裕,沒有壓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