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漢 末 劉備 三次往 隆中 訪聘 諸葛亮 。 宋 陳亮 《酌古論·諸葛孔明下》:“雍容草廬,三顧後起。” 清 魏源 《定軍山*********》詩:“三顧起 南陽 ,六出來 渭 岸。”
(2).泛指一再顧訪或誠意邀請。 唐 沉佺期 《陪幸韋嗣立山莊》詩:“茆室承三顧,花源接九重。”參見“ 三顧草廬 ”。
“三顧”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字面解釋
“顧”在此處指“拜訪”,“三顧”字面意為“三次拜訪”。該詞最早與三國時期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的典故直接相關。
曆史典故與核心含義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曾三次親赴其隱居的隆中草廬。這一事件被後人概括為“三顧茅廬”,成為“三顧”一詞的典型出處。其核心意義在于強調誠心誠意地多次邀請或拜訪,常用于形容對人才的重視或求賢若渴的态度。
引申與文學應用
隨着曆史演變,“三顧”逐漸泛化為對重要人物或事件的反複懇請與重視。例如:
現代用法:如今“三顧”不僅用于曆史叙事,也可比喻商業合作、人才招募等場景中展現的誠意與堅持,如“公司三顧行業專家以解決技術難題”。
《三顧》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某人重複三次請求或拜訪,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這個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為了達成某個目标或得到某種答案,不畏困難和阻礙,堅持不懈地去努力。
《三顧》這個詞的拆分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左邊的部首是“一”字辶部,右邊的部首是“又”字又字旁。該詞共有11個筆畫。
《三顧》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曆史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劉備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擔任自己的軍師。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被後來的文人筆耕不辍,成為流傳下來的一則佳話。因此,“三顧”成為了一個形容極盡力邀請或請求的詞語。
《三顧》這個詞在繁體字中通常寫作「三顧」。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漢字的形态和筆畫順序有所差異。根據《康熙字典》記載,古代「三顧」的寫法為「㛗」。但是隨着漢字的演變和簡化,現代漢字的寫法已經變成了「三顧」。
1. 為了邀請這位專家來參加會議,我們不惜三顧茅廬。
2. 他三顧茅廬也沒能争取到這個項目的合作機會。
1. 三顧茅廬
2. 三顧投誠
3. 三顧成名
1. 三次拜訪
2. 反複請求
3. 反複努力
1. 一次拜訪
2. 懶散無為
3. 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