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聲玉色的意思、金聲玉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聲玉色的解釋

比喻人的堅貞品格和操守。《尚書大傳》卷四:“天下諸侯之悉來進受命於 周 ,而退見 文 武 之屍者,千七百七十三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 漢 劉桢 《魯都賦》:“彼 齊 ﹝ 魯 ﹞諸儒,皆繪弁端衣,散佩垂紳,金聲玉色,溫故知新。”《三國志·魏志·管甯傳》:“經危蹈險,不易其節,金聲玉色,久而彌彰。”亦作“ 金聲玉服 ”。《墨子·經說上》:“實,其志氣之見也,使人如己,不若金聲玉服。” 孫诒讓 間诂:“玉服,即佩服之玉……言其實充美則見於外者,若金聲玉服之昭著,即所謂榮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聲玉色

“金聲玉色”是漢語中的經典成語,字面指“如金石般的聲音,似美玉般的色澤”,引申為品德高尚、言行堅貞不可動搖的象征。以下從釋義、典源、用法三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本義

    “金聲”原指鐘磬等金屬樂器之聲,清越宏亮;“玉色”指美玉溫潤純淨的色澤。二者結合,喻指堅貞的品格與高潔的言行。

    例:《漢語大詞典》釋為“比喻人堅貞的品格和操守”。

  2. 引申義

    強調内外兼修的君子風範:

    • “金聲” 象征言辭堅定可信(如《孟子·萬章下》:“金聲也者,始條理也”);
    • “玉色” 喻儀容莊重溫和(如《禮記·玉藻》:“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二、典源與演變

  1. 源頭追溯

    語出《尚書》與儒家典籍的意象融合:

    • 《尚書·舜典》:“金作贖刑”,以金屬象征律法之嚴正;
    • 《禮記·聘義》:“君子比德于玉”,以玉喻仁、智、義等品德。
  2. 成詞定型

    漢代後漸成固定表達。如《漢書·律曆志》以“金聲玉振”形容禮樂教化之完美,後演化為“金聲玉色”,側重人格化诠釋。


三、用法與範例

  1. 古典用例

    • 明代李贽《焚書·雜述》:“金聲玉色,久而彌彰。”——贊人德行曆久愈顯光輝。
    •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以“金聲玉色”評史家秉筆直書之節操。
  2. 現代語境

    多用于褒揚堅守原則、德才兼備者:

    “他一生清廉,金聲玉色,堪稱士林楷模。”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線上版鍊接(需訂閱訪問)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台灣教育部《成語典》

    網絡版鍊接


注:以上文獻為語言學領域核心工具書,釋義與典源考證嚴謹,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金聲玉色”是一個成語,拼音為jīn shēng yù sè,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人的堅貞品格和操守。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經典出處:

    • 最早見于《尚書大傳》第四卷:“千七百七十三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
    • 《三國志·魏志·管甯傳》進一步引用:“經危蹈險,不易其節,金聲玉色,久而彌彰。”
  2.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書面語,含褒義。


相關擴展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尚書大傳》《三國志》等典籍,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疤瘌眼超塵拔俗懲懼此起彼伏聰亮地磅多得泛流法馔封缸附緣廣肆國紀孤燭還政賀蘭山脈河女之章黃紳環内幻僞回塗賤卒際會風雲擠眉溜眼敬香寖密刻苦鑽研樂不極盤勒停連類比物料事如神黎綠留校鹵代烴門牓杪颠南鬥旁殺丕構潑潑撒撒僑縣取而代之乳食三鼓三角關系詩筒壽山石刻讨抄題詞同侪橦橦讬賴秃厮王靈官危坐五精詳貫限制行為能力斜腳雨系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