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坐的意思、危坐的詳細解釋
危坐的解釋
古人以兩膝着地,聳起上身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嚴肅恭敬。後泛指正身而坐。《管子·弟子職》:“危坐鄉師,顔色無怍。”《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 吳王 戄然易容,捐薦去幾,危坐而聽。” 呂延濟 注:“危坐,敬之也。”《新唐書·陸羽傳》:“﹝ 羽 ﹞得 張衡 《南都賦》,不能讀,危坐效羣兒囁嚅,若成誦狀。” 吳組缃 《山洪》九:“ 三官 危坐在尾艙藳草堆上,無心無緒的。”
詞語分解
- 危的解釋 危 ē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吓人的話;b.直言)。危難(刵 )。危如累(噄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 坐的解釋 坐 ò 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後跟上,這是其本義,後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墊。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盤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騎。 乘,搭:坐車。坐船。 堅守,引申為常駐,不
網絡擴展解釋
“危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詳細記載,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析:
1.基本含義與發音
- 發音:wēi zuò(部分文獻如标注為“wéi zuò”,但主流讀音為wēi)。
- 核心意義:指端坐時身體挺直、姿态莊重,體現恭敬或嚴肅的态度。原指古人“兩膝着地、聳起上身”的跪姿,後演變為泛指挺直腰背的正坐方式。
2.詞義演變與古籍例證
- 起源:最早見于《管子·弟子職》中的“危坐鄉師,顔色無怍”,描述弟子恭敬聽講的狀态。
- 擴展用法:在《三國演義》《莺莺傳》等文學作品中,用于刻畫人物嚴肅或緊張的場景,如“曹操憑幾危坐”“張生拭目危坐久之”。
3.與現代用法的關聯
- 常見搭配:成語“正襟危坐”沿用至今,形容人整理衣襟、端正坐姿的拘謹或嚴肅模樣(如的例句)。
- 易混淆點:部分解釋(如)提到“坐在危險處”,實為誤解。“危”在此處取“端正”之意,而非“危險”。
4.文化内涵
- 危坐不僅是身體姿态,更承載禮儀規範,反映古代對尊師、慎獨等價值觀的重視(參考《弟子職》語境)。
危坐的核心是“姿态端正以表敬重”,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危坐
危坐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為坐得不穩,姿勢危險。它由“危”和“坐”兩個字組成。
部首:危字的部首是卩,坐字的部首是土。
筆畫:危字有6畫,坐字有7畫。
來源:《危坐》這個成語最早見于《梁書·李廣傳》:“廣等不待間而臨危坐。”意為李廣等人在危險的時候依然坐得很穩定。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坐姿不穩定、危險。
繁體:危坐的繁體寫法是「危坐」。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危字的寫法為「危丷至」,坐字的寫法為「地土示」。
例句:他危坐在懸崖邊緣,讓人看得心驚膽戰。
組詞:坐視不救、危如累卵、驚心動魄。
近義詞:危坐的近義詞有不穩坐、危險地坐。
反義詞:穩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