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官員束腰的黃色大帶。 漢 劉向 《說苑·辨物》:“於是乃備黃冕,帶黃紳,齋于中宮。”
“黃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黃紳”指古代官員束腰的黃色大帶,屬于服飾制度的一部分,象征身份與等級。該詞由“黃”(顔色)和“紳”(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組合而成,特指官員禮服中的黃色腰帶。
最早見于漢代劉向《說苑·辨物》:“於是乃備黃冕,帶黃紳,齋于中宮。”。此句描述了古代禮儀場合中,官員佩戴黃色冠冕和腰帶的莊重場景,表明“黃紳”與禮制密切相關。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服飾考證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服飾制度,可參考《說苑》《漢官儀》等文獻。
《黃紳》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代一種古代文人的标志,用來代表高貴、有學問的人。該詞常與古代士人相關,意為戴在頭上的黃色縧子,是身份的象征。
《黃紳》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黃」和「紳」。其中,「黃」的部首是「黑」,它由9個筆畫組成;「紳」的部首是「纟」,它由7個筆畫組成。
《黃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在古代,作為文人的象征,穿着黃紳的人被視為學問高深、品質高尚。繁體字“黃紳”是《黃紳》的另一種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黃紳」的字形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然而,它仍然保留了「黃」和「紳」的基本形狀,以傳達相同的意義。
以下是一些使用「黃紳」的例句:
1. 他戴着黃紳,一副學問深厚的樣子。
2. 在古代,黃紳是文人身份的象征。
3. 那位學者冠冕堂皇,身上佩戴着美麗的黃紳。
以下是一些與「黃紳」相關的詞語:
組詞:黃袍加身、士紳、文人墨客、高貴、學問。
近義詞:儒者、士子、讀書人。
反義詞:庸俗、糊塗、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