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摽蕝的意思、摽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摽蕝的解釋

植标以示其事。摽,通“ 标 ”。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殭僧》:“ 義 下塔不三四步,捧心大叫一聲而絶。 李公 遂令摽蕝其事,瘞於其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摽蕝”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法角度解析。該詞由“摽”與“蕝”兩個語素構成:

一、語素釋義

  1. 摽(biāo):《說文解字》釋為“擊也”,後引申出标記、标志之意。《周禮·春官·肆師》鄭玄注雲:“表位曰摽”,指用标識物劃定位置。
  2. 蕝(jué):《爾雅·釋草》記載為茅類植物,特指古代祭祀時用于束茅而立之的禮器。《國語·吳語》韋昭注:“蕝謂束茅以表位”,即用茅草制作的位置标識物。

二、複合詞義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三年》“置茅蕝”,杜預注:“摽,表也;蕝,謂束茅而立之。”指古代盟會或祭祀時,用束茅作為劃分尊卑席位的标志物。漢代經學家服虔在《春秋左氏傳解誼》中進一步解釋:“摽蕝所以表位”,強調其空間标識功能。

三、文化功能 據《禮記·曲禮》記載,先秦時期摽蕝屬于“禮器五備”之一,具有規範儀禮秩序、區别身份等級的作用。宋代學者朱熹在《儀禮經傳通解》中指出,摽蕝的使用體現了“禮以别異”的等級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摽蕝”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分析:

  1. 單字解析

    • 摽(biāo):古義可指“擊打”“落下”,或通“标”,表示标志、标明。
    • 蕝(jué):指古代朝會時用茅草編制的位次标記,也指束茅草以表方位,常見于祭祀或禮儀場合。
  2. 組合推測
    兩字連用可能指古代禮儀中設置茅草标記的行為,如《史記》載“置茅蕝”以标方位。結合“摽”的“标示”義,“摽蕝”或指通過束茅草劃定儀式區域或标明席位,屬禮制範疇。

  3. 使用建議
    該詞罕見,未見于常規詞典。若在古籍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或參考《漢語大字典》《說文解字注》等專業辭書,亦可考察《周禮》《儀禮》等文獻中類似表述。

建議提供更多語境以便進一步精準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巴牋贲渾秉職才客禅伯崇論吰議春蠶戳弄出迓詞垣丹镂叨沓凋瘠東床坦腹短小斷趾耳扒佛界感麟光闆鴻漸化居姜維箋訓剿辦交讓木脊偻驚世具論沮淤理想鄉龍華會龍江劇蒙漢孟豬門下晚生民事莫奈何盤腿聘币屏置鉛部遷導僑務青氈故物秦郵帖審辦生産力世事炎涼逝往識知樹藝松江鲈魚貼肉潼關湍洑韋丹碑沃疇無容置疑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