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江劇的意思、龍江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江劇的解釋

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 黑龍江 。解放以後,在“二人轉”、“拉場戲”、“皮影戲”的基礎上吸收當地民間曲調發展而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龍江劇是中國黑龍江省的地方戲曲劇種,以皮影戲音樂為基礎,融合了當地民歌、曲藝等藝術形式發展而成。以下是其詳細釋義:

一、基本定義

龍江劇是發源于黑龍江省的地方戲曲劇種,1959年正式定名。其音樂主體繼承自流行于黑龍江地區的皮影戲唱腔(俗稱“皮影調”),同時吸收東北民歌、大鼓等元素,形成高亢豪放、鄉土氣息濃郁的獨特風格。表演上注重“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二、曆史淵源

  1. 形成背景

    20世紀50年代,黑龍江文藝工作者以本地皮影戲音樂為根基,借鑒京劇、評劇等劇種的表演程式,整合拉場戲、東北大鼓等民間藝術,于1959年創編實驗劇目《寒江關》,标志着龍江劇的誕生。

  2. 發展曆程

    1960年成立黑龍江省龍江劇實驗劇院,通過《雙鎖山》《春靈庵》等劇目确立劇種規範。1989年《荒唐寶玉》進京演出引發全國關注,成為代表性作品。

三、藝術特征

四、代表劇目與傳承

經典劇目包括《雙鎖山》《鐵弓緣》,現代戲《豪傑女》等。2006年入選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承機構為黑龍江省龍江劇藝術中心,代表性傳承人包括白淑賢(首任院長)等藝術家。

五、現狀與保護

目前全省有3個專業龍江劇團,通過“戲曲進校園”、非遺展演等活動推廣。2023年黑龍江省文旅廳啟動《龍江劇音像檔案數字化工程》,對傳統劇目進行系統性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

  1.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龍江劇簡介》
  2. 《中國戲曲志·黑龍江卷》(中國ISBN中心出版)
  3.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黑龍江龍江劇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龍江劇是中國最年輕的戲曲劇種之一,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末的黑龍江省。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内涵:

一、定義與起源 龍江劇是以東北二人轉、拉場戲為基礎,融合皮影戲音樂及當地民間曲調發展而成的地方戲曲。1959年正式創立于哈爾濱,1960年8月被正式命名。

二、藝術特色

  1. 表演形式
    以東北大秧歌、二人轉動作為根基,獨創“手絹功”“扇子功”等技巧,步法融合秧歌的十字步、搓步等。
  2. 音樂體系
    采用二人轉曲調為底色,形成“四平調”“花四平”兩大腔系,伴奏結合闆胡、唢呐等民樂與西洋樂器。
  3. 語言與舞美
    道白分鄉音白、普通白、韻白三類,配合诙諧的“說口”;舞美設計虛實結合,服飾改良自京劇并融入現代元素。

三、代表作品與影響 經典劇目如《雙鎖山》《荒唐寶玉》等多次獲國家級獎項,并赴日本、美國等地演出,成為黑龍江文化名片。近年新作《扶貧書記》聚焦鄉村振興主題。

四、發展意義 作為黑土地孕育的戲曲明珠,龍江劇既保留東北民俗基因,又通過創新形成粗犷幽默的獨特風格,展現了傳統藝術的時代適應性。

(完整信息可參考、4、5、8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般奉承白屋寒門百祉撐傘寵育川岡川渟嶽峙錯簡大馮君達權豆蔻年華多得風波海釜鐘慣量孤辰鬨鬨角知解房殛罰禁寺酒漿蹶興聚斂無厭駒陰刊旅考信寬皮話魁殊刳磔連疊鱗集埋兒腼懷名譽掃地鳥糞袅袅餘音披子僛僛屈理日薄虞淵三疊三咽啬啬繩違食槽壽光先生收件授業解惑說那裡話唆訟鐵裡溫瞳蒙通聘痛心切骨脫軌違喧響撚子顯沒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