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知的意思、識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知的解釋

(1).知道;識察。《莊子·繕性》:“心與心識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後附之以文,益之以博。” 陳鼓應 今注:“ 俞樾 説:‘識、知二字連文。《詩》曰:“不識不知。”是識、知同義,故連言之曰“識知”也。’” 宋 歐陽修 《代曾參答弟子書》:“吾以謂夫子之道, 江 漢 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吾與諸足下豈所識知。” 清 朱之瑜 《答魏九使書》:“識知其為人者,其是先定,而後得徐議親翁之去就。”

(2).見識;知識。《漢書·晁錯傳》:“臣 錯 屮茅臣,亡識知,昧死上愚對。”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教子》:“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奬,應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識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綜合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可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動詞用法:知道、識别
    指對事物有所認知或察覺,強調理解與辨别能力。例如《莊子·繕性》中提到“心與心識知”,陳鼓應注釋認為“識”與“知”同義連用,意為内心的感知與判斷。

  2. 名詞用法:見識、知識
    指通過積累形成的學識或見解。如《漢書·晁錯傳》中晁錯自稱“亡識知”,即缺乏學識;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批評溺愛導緻孩子“至有識知,謂法當爾”,指代後天形成的錯誤認知。

二、應用與延伸

三、權威性說明

以上解釋主要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并結合其他網頁補充用例。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詳細分析,可通過來源鍊接進一步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識知的意思

識知是一個漢字詞語,指認識和了解事物的知識、見識。它有着豐富的内涵,涉及到對事物本質的認知和理解。

拆分部首和筆畫

識知的部首是言字旁,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識知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一種解釋是由“⺊”代表知,另一種解釋是由“忄“為心,代表心智理解。

繁體

識知的繁體字是「識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識知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深入研究了解,這裡無法提供詳細信息。

例句

1. 他具備很高的識知水平,能夠深入洞察問題的本質。

2. 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識知,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組詞

識知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組,比如:自識知、意識知、識知能力。

近義詞

識知的近義詞有:了解、認知、見識。

反義詞

識知的反義詞有:無知、愚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