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論的意思、具論的詳細解釋
具論的解釋
詳細讨論。 唐 孔穎達 《周易論·論誰加經字》:“但緯文鄙僞不可全信。其八卦方位之所,六爻上下之次,七八6*九六之數,内外承乘之象,入經别釋,此未具論也。” 宋 秦觀 《寄題傅欽之草堂》詩:“出處士所重,其微難具論。”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文具於前而略於後例》:“《荀子》此文,傳寫舊有錯誤,餘作《諸子平議》已訂正之,茲不具論。”
詞語分解
- 具的解釋 具 ù 器物:器具。 備有:具備。具有。别具隻眼(形容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 備,辦:具呈。具結。具名。具領。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詞,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屍體:座鐘一具。一具男屍。 筆畫數:; 部首:八; 筆順編號:
- 論的解釋 論 (論) ù 分析判斷事物的道理:論斷。論點。論辯。論據。論者。議論。讨論。辯論。 分析闡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論和言論:理論。輿論。專論。社論。 學說,有系統的主張:系統論。 看待:一概而論。 衡量,評定:論罪。論功行賞。 按照:論件。論資排輩。 姓。 論 (論) ú 古同“倫”,條理。 〔論語〕中國古書名,内容主要是記載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 古同“掄”,挑選。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具論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具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籍中時有出現。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核心層面理解:
-
詳細論述;具體說明
- “具”在此有“詳盡、完備”之意,“論”指論述、說明。合起來強調對事物或觀點進行細緻、具體的闡述,而非泛泛而談或簡略提及。
- 例證:
- 《漢書·司馬遷傳》:“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愠色。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雖未直接用“具論”一詞,但其所述著史目的與方法體現了“具論”的精神——詳盡考據、系統論述曆史興衰之理。)
- 宋代文獻中常有“其事當具論于後”之類的表述,意指某事的詳細情況将在後文具體說明。
-
全部論述;一一論及
- “具”在此有“全部、一五一十地”之意。指将相關事項或觀點無一遺漏地進行讨論或列舉。
- 例證:
- 唐代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執事好賢樂善…急于得人,故 小有可取者,辄具論之。” (韓愈稱贊陸員外求賢若渴,即使某人隻有微小的優點,也會将其全部/一一論述出來推薦。)
- 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封建、學校、鄉舉裡選三者,後世不可行…其得失當具論之。” (王夫之認為封建制等三項制度後世已不可行,但關于它們的得失利弊需要全部/逐一加以論述。)
“具論”的核心意義在于強調論述的詳盡性和全面性。它要求對讨論對象進行深入、具體、不遺漏要點的闡述。該詞多見于古代論說文、史書、書信等文體中,體現了古人對于說理透徹、叙事詳備的追求。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具論”詞條釋義。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具”字條下相關義項及“論”字條。
- 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韓昌黎文集》、《讀通鑒論》等古籍原文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具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如下:
拼音:jù lùn
基本釋義:指詳細讨論或深入論述。
具體解釋與引證:
-
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 唐代孔穎達在《周易論》中提到,緯書内容不可全信,因此未對某些卦象的方位、爻位等細節進行詳細論述(“此未具論也”)。
- 宋代秦觀在詩作中寫道:“出處士所重,其微難具論”,表達士人處世态度的微妙難以詳盡讨論。
-
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該詞在當代多用于學術或正式文本,例如:
- 法學領域讨論法院職能時,曾提到“工具論”需結合具體案例展開詳細分析。
- 語文教學中強調需突破“工具論”的局限,關注人文性與開放性。
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學術研究、文學分析、法律條文解釋等需深入探讨的領域。
- 注意: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書面語或特定專業文本。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2、3的詳細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哀痛闇薄安常處順叭嗒暴民豹髓北社卑幼繃盤兒兵禍點派地理模型東佃鬥拳遁天妄行發瞽披聾分鍋俯擗敢仔遘辰館東汗夾虹雨回辟胡羊戶役迦梨郊檢修轎杠交輝借書證寄老急征巨帙闿爽狼牙棒老賣老丈鐮利斂怨撩鈎逆逜女牆偏科乾婚奇瑰期尅日飲亡何如蹈湯火如饑如渴少年子筲桶沈遠樹倒猢孫散順門私論屠蘇忘啜廢枕無垢衣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