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生産力的意思、生産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生産力的解釋

[productive forces]具有勞動能力的人跟生産資料相結合而構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詳細解釋

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表示人們在生産過程中對自然界的聯繫。其要素包括:(1)具有一定科學技術知識、生産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2)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以生産工具為主的勞動資料。 *********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五:“封建的所有關系、對于已經發展的生産力、久已不能適應了。” 毛6*6*《在中國共6*6*黨第八屆中央*********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生産力就是兩項:勞動者和工具。”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生産力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生産力”的詳細解釋如下:

定義 生産力(Productivity)指人類改造自然、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實際能力,是衡量社會生産效率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人類利用資源(包括勞動力、技術、工具等)将輸入轉化為有效産出的效率。

核心構成要素

  1. 勞動者:具備知識技能的人力資源
  2. 勞動資料:生産工具、機器設備等物質基礎
  3. 勞動對象:原材料、能源等被加工對象
  4. 科學技術:現代生産力中的決定性因素(如AI技術提升制造效率)
  5. 管理創新:組織方式優化帶來的效率提升

分類維度

關鍵特性

  1. 曆史性:蒸汽機→電力→信息技術的演進
  2. 系統性:各要素的協同作用(如5G+智能制造)
  3. 可量化性:常用指标如GDP/工時、單位能耗産出

馬克思主義視角 在馬克思理論體系中,生産力與生産關系構成社會基本矛盾,如: $$ 生産力發展水平 propto frac{生産資料進步程度}{生産關系適應性} $$ 當生産關系阻礙生産力發展時,社會變革就會發生。

現代延伸 數字經濟時代催生新型生産力形式:

生産力的持續提升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當前全球平均勞動生産率約為每小時32.5美元(世界銀行2024數據),但不同國家間存在顯著差異。理解生産力概念對分析經濟發展、制定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生産力

生産力是指人們在一定時間内所創造的物質財富或完成的工作量。它是一個與生産活動密切相關的概念,是衡量生産效率的重要指标。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生産力》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生”和“力”。其中,“生”部的解釋是指與生命、生長、産生相關的事物,它有五個筆畫;“力”部的解釋是指力量、能力,它有二十九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生産力”一詞最早出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指的是勞動者在生産中創造價值的能力。它隨後被廣泛應用于經濟學和管理學領域。在繁體字中,生産力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這是一部古代的字典,其中對于“生産力”一詞的解釋是“生長創造之力”。古代漢字的寫法更加繁複,筆畫更多。

例句

1. 這家工廠通過提高生産力,降低了成本。

2. 他的創新思維大大提高了團隊的生産力。

組詞

1. 生産力提升

2. 生産力改善

3. 生産力增長

近義詞

1. 産能

2. 生産效率

3. 勞動生産率

反義詞

1. 生産障礙

2. 生産停滞

3. 生産瓶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