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明池的意思、金明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明池的解釋

(1).池名。池在 宋 京 開封 西鄭門 西北。周圍約九裡。《宋史·太宗紀一》:“﹝ 太平興國 三年﹞詔鑿 金明池 。”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三月一日,州西 順天門 外,開 金明池 、 瓊林苑 ,每日教習車駕上池儀範。”《水浒傳》第七二回:“ 金明池 上三春柳,小苑城邊四季花。”亦省稱“ 金明 ”。 宋 蘇轍 《大雪三絕句》:“連歲 金明 不見冰,上春風雪氣稜稜。”

(2).詞牌名。 宋 秦觀 有《金明池》詞。雙調,一百二十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五仄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明池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處重要皇家園林水域,原址位于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西郊。其名由“金”“明”“池”三字構成:“金”象征尊貴與不朽,“明”取光明興盛之意,“池”指人工開鑿的水域,整體名稱體現了古代帝王對江山永固、國運昌隆的寄寓。

從曆史功能看,金明池始建于五代後周時期,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擴建為皇家訓練水軍的演武場。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池周長達九裡三十步,設臨水殿、奧屋等建築,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開放,舉辦龍舟争标、水傀儡等盛大活動。南宋詩人範成大在《吳船錄》中描述其“波光如鏡,樓台倒影”,印證了其作為園林景觀的審美價值。

文化意象層面,金明池頻繁出現于宋詞元曲,如柳永《破陣樂》中“露花倒影,煙蕪蘸碧,靈沼波暖”即以此景起興,隱喻盛世氣象。元代《金明池争标圖》更以圖像形式記錄了該地的社會活動場景,現存故宮博物院的摹本成為研究北宋市民文化的重要物證。

現代考古發現顯示,金明池遺址地層中出土了大量宋代琉璃瓦當和帶有“官”字款的瓷器殘片,與《宋史·地理志》所述“池内設寶津樓,殿宇皆覆琉璃瓦”形成文獻與實物的雙重印證。2012年開封市在金明池原址西北部複建了包含臨水大殿、連廊水榭的遺址公園,通過現代技術再現了《金明池奪标圖》中的部分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金明池”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曆史與文學背景可詳細解釋如下:


一、作為皇家園林的“金明池”

  1. 地理位置與規模
    金明池位于北宋都城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西郊,西鄭門西北側,與瓊林苑南北相對。據記載,池周長達九裡,引金水河注入,池中建有水上殿宇、拱橋等建築。

  2. 曆史沿革

    • 始建背景:最初為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四年(957年)開鑿,用于訓練水軍。
    • 北宋擴建: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大規模擴建,動用數萬役卒,三年後完工并賜名“金明池”。
    • 功能演變:從軍事訓練基地逐漸轉變為皇家遊苑,宋徽宗時期增設亭台樓閣,成為春遊、水戲的勝地,并向百姓開放。
  3. 文化意義

    • 張擇端《金明池争标圖》描繪了池中水軍演練場景,成為研究北宋園林與軍事的重要史料。
    • “金池夜雨”為汴梁八景之一,文人常以詩詞贊頌其景緻,如王安石詩句“卻怡金明池上路”。

二、作為詞牌名的“金明池”

  1. 起源與形式
    北宋詞人秦觀首創此調,因詠汴京金明池而得名。雙調一百二十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五仄韻。

  2. 文學應用
    後世文人以此詞牌創作,如明代柳如是的《金明池·詠寒柳》,借景抒懷,融合個人際遇與曆史意象。


“金明池”既是北宋皇家園林的實體存在,承載軍事、娛樂雙重功能,也是文學創作中的經典意象。其曆史演變與文化遺産共同構成了這一詞彙的豐富内涵。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考古研究,可參考《東京夢華錄》及現代開封金明池遺址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末百歲之後半翅半腹財殚力竭長潸赤灑灑盜攘盜獄都管斷俸對外關系惰力恩力二鼠耳聞目染紛泊浮稱高疏宮府過立劍函交酬交鈎徼塞雞鹿塞屐履驚世震俗金枷玉鎖具爾開場礦屯陸浚儀麻點馬哈麻甯柢佩青平樂館蒲捎遷居啟予日轉千堦上榮閃露生端受祚速記鞉鼓搨書手條入葉貫筳篿通行本外番婉媚完強無頭面污髒協心同力心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