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財竭力盡 ”。
“財殚力竭”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cái dān lì jié,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指財物和體力全部耗盡,形容生活或處境陷入極度困窘的境地。其中:
該成語最早出自《晉書·劉毅傳》:“自桓玄以來,驅蹙殘敗……自非財殚力竭,無以至此。”,描述了因長期戰亂導緻民不聊生的狀态。另在《魏書·百濟傳》中也有用例:“財殚力竭,轉自孱踧。”。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能精準表達資源與精力全面枯竭的狀态。例如:“公司因連年虧損,已到財殚力竭的境地。”
《財殚力竭》是一個成語,表示財物枯竭,力量耗盡。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在經濟和精力上耗盡。
《財殚力竭》的部首是貝(貝殼部)和力(力量部),總共有19畫。
《財殚力竭》出自《莊子·外篇·盜跖》:“積年累月,日以積貲⑵非凡事而天下虞③ 民殚財力,逐朝進,世無足貴。”意思是長期累積,日複一日地積攢財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天下的人都受到擔心,民衆的財力耗盡,每一天都在追求進取,世上沒有什麼值得稱道。
《財殚力竭》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財殫力竭》。
古時漢字寫法略有變化,但《財殚力竭》的意思和用法沒有變化。
他過度投入工作導緻財殚力竭,身心俱疲。
- 財富:指物質上的財産和財富。
- 耗盡:表示完全用盡,沒有剩餘。
- 力量:指人或物體産生作用或運動的能力。
近義詞有:財力盡絕、財匮力竭、錢財空盡、勞力憔悴。
反義詞有:財源廣進、力量充沛、富有餘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