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根底牢固。 唐 元載 《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公有濟世戡難之才,遺物離人之政,自深根以寧柢,每乘流而汩波。”
“甯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níng dǐ,其核心含義是“使根底牢固”。以下是詳細解釋:
“甯柢”組合後,表示通過穩固根基來達到安定狀态,常用于比喻事物基礎紮實、不易動搖。例如唐代元載《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中:“自深根以寧柢,每乘流而汩波”,借樹木深根穩固,暗喻人物或事業的根基堅實。
該詞屬于較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如書法、建築等強調根基的領域)中可能涉及。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碑文相關研究。
甯柢(nìng dǐ)是一個漢字詞語,指代一種古代木制家具,多用于供放置書籍、文物或擺放器物的櫃子或架子。
甯(nìng)的部首為宀,共有8畫;柢(dǐ)的部首為木,共有8畫。
甯柢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甯柢的繁體字為寧柢。
在古代,甯柢一詞的寫法可能存在差異。不過,目前流行的寫法是“甯柢”,也是最為常見的寫法。
1. 屋内的甯柢上陳列着珍貴的古籍。
2. 老師指着甯柢上的字畫向我們解讀其中的意義。
3. 這個博物館展示了許多古代的甯柢。
甯柢木、甯柢書架、甯柢櫃子、古代甯柢
書櫃、書架、陳列櫃、陳設架
書桌、電視櫃、晾衣架、鞋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