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枷為套在頸上的刑具,鎖為鐵環鈎連而成的刑具。“金枷玉鎖”比喻既是珍寶,又是包袱。 元 馬緻遠 《任風子》第二折:“兒女是金枷玉鎖,歡喜寃家,師父,稽首。” 元 無名氏 《小張屠》第二折:“到來日隻少個殃人禍,兒女是金枷玉鎖。”
金枷玉鎖(jīn jiā yù suǒ)是漢語成語,具有以下核心含義和用法:
字面指用黃金打造的枷鎖和玉石制成的鎖鍊,比喻珍貴卻帶有束縛性的事物。該成語常用于描述兩種矛盾關系: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家庭關系的辯證認知,既強調親情珍貴,又隱含對過度羁絆的反思。
如需更詳細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元雜劇原文及近現代文學作品。
“金枷玉鎖”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形容女子身處束縛和壓抑的狀态,無法自由行動,與現代社會追求自主和平等的價值觀相悖。
成語“金枷玉鎖”共有四個字。其中,金字的拆分部首為金,它由“钅”部和“今”字組成,有8畫;枷字的拆分部首為木,由“木”部和“夾”字組成,有8畫;玉字的拆分部首為玉,有7畫;鎖字的拆分部首為金,它由“钅”部和“昔”字組成,有14畫。
“金枷玉鎖”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士人文化,用來形容女子家庭中嚴格的禁锢和束縛。在古代,女子往往受到男權社會的壓迫,缺乏自由和平等的權利。
在繁體字中,成語“金枷玉鎖”保留了原始的寫法,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金”和“玉”都有不同的寫法。例如,“金”字可以寫作“釒”或者“采”,而“玉”字可以寫作“王”或者“玨”。這些古時候的寫法也反映了古代社會和文化的特點。
1. 她被家庭的金枷玉鎖束縛住,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2. 解開金枷玉鎖,女性才能真正獲得自由和獨立。
金戈鐵馬、金屋藏嬌、黃金時代
囚死衣冠
自由自在、如魚得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