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屐履的意思、屐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屐履的解釋

謂着履作遊屐(登臨)。 宋 曾鞏 《遊金山寺作》詩:“屐履上層閣,披襟當九秌。”參見“ *********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屐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屐履”指穿着木屐或鞋子進行登臨遊覽的行為,常用于描述文人雅士的遊賞活動。該詞由“屐”(木制鞋具)和“履”(泛指鞋或行走動作)組合而成,強調以特定鞋具輔助登山涉水的雅趣。

二、字義分解

  1. 屐(jī)
    特指木底鞋,最初為防泥水設計的登山鞋具,後成為文人隱逸的象征。如李白詩句“腳着謝公屐”中的“謝公屐”,即南朝謝靈運改良的登山木屐。
  2. 履(lǚ)
    廣義指鞋,亦可表示行走、踐踏的動作,如“如履薄冰”。

三、文學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曾鞏《遊金山寺作》詩句:“屐履上層閣,披襟當九秋”,描繪了詩人穿着木屐登高遠眺的場景。其意境常與山水遊覽、文人雅集相關聯,隱含超脫世俗的情懷。

四、相關典故

“謝公屐”典故(《南史·謝靈運傳》)進一步豐富了“屐履”的文化内涵:謝靈運為登山特制活齒木屐,上山去前齒、下山去後齒,成為文人追求自然之趣的象征。


提示:該詞屬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研究。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屐履

屐履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jí lǚ。它由“屐”和“履”兩個字組成。

部首和筆畫

“屐”字的部首是屍,它有7個筆畫;“履”字的部首是屍,它有9個筆畫。

來源

屐履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人們穿在腳上的兩種不同的鞋子。其中,“屐”指的是一種帶有高跟的短鞋,常由木頭或竹子制成,而“履”指的是一種平底鞋。

繁體

屐履的繁體字為「屐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屐履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其中,古時的“屐”字可能寫作「屐」或者「楫」,而“履”字則可能寫作「履」或者「屦」。

例句

1. 他走在石闆路上,腳下穿着一雙木屐。
2. 她換上舒適的履鞋,準備去散個步。

組詞

與“屐履”有關的組詞包括:履曆、履行、瓦履、藉履等。

近義詞

與“屐履”意義相近的詞語包括:鞋履、踏青、行走等。

反義詞

與“屐履”意義相反的詞語為赤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