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明池的意思、金明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明池的解释

(1).池名。池在 宋 京 开封 西郑门 西北。周围约九里。《宋史·太宗纪一》:“﹝ 太平兴国 三年﹞詔凿 金明池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三月一日,州西 顺天门 外,开 金明池 、 琼林苑 ,每日教习车驾上池仪范。”《水浒传》第七二回:“ 金明池 上三春柳,小苑城边四季花。”亦省称“ 金明 ”。 宋 苏辙 《大雪三绝句》:“连岁 金明 不见冰,上春风雪气稜稜。”

(2).词牌名。 宋 秦观 有《金明池》词。双调,一百二十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明池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处重要皇家园林水域,原址位于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西郊。其名由“金”“明”“池”三字构成:“金”象征尊贵与不朽,“明”取光明兴盛之意,“池”指人工开凿的水域,整体名称体现了古代帝王对江山永固、国运昌隆的寄寓。

从历史功能看,金明池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期,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扩建为皇家训练水军的演武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池周长达九里三十步,设临水殿、奥屋等建筑,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开放,举办龙舟争标、水傀儡等盛大活动。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吴船录》中描述其“波光如镜,楼台倒影”,印证了其作为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

文化意象层面,金明池频繁出现于宋词元曲,如柳永《破阵乐》中“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即以此景起兴,隐喻盛世气象。元代《金明池争标图》更以图像形式记录了该地的社会活动场景,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摹本成为研究北宋市民文化的重要物证。

现代考古发现显示,金明池遗址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宋代琉璃瓦当和带有“官”字款的瓷器残片,与《宋史·地理志》所述“池内设宝津楼,殿宇皆覆琉璃瓦”形成文献与实物的双重印证。2012年开封市在金明池原址西北部复建了包含临水大殿、连廊水榭的遗址公园,通过现代技术再现了《金明池夺标图》中的部分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金明池”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历史与文学背景可详细解释如下:


一、作为皇家园林的“金明池”

  1. 地理位置与规模
    金明池位于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西郊,西郑门西北侧,与琼林苑南北相对。据记载,池周长达九里,引金水河注入,池中建有水上殿宇、拱桥等建筑。

  2. 历史沿革

    • 始建背景:最初为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四年(957年)开凿,用于训练水军。
    • 北宋扩建: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大规模扩建,动用数万役卒,三年后完工并赐名“金明池”。
    • 功能演变:从军事训练基地逐渐转变为皇家游苑,宋徽宗时期增设亭台楼阁,成为春游、水戏的胜地,并向百姓开放。
  3. 文化意义

    • 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描绘了池中水军演练场景,成为研究北宋园林与军事的重要史料。
    • “金池夜雨”为汴梁八景之一,文人常以诗词赞颂其景致,如王安石诗句“却怡金明池上路”。

二、作为词牌名的“金明池”

  1. 起源与形式
    北宋词人秦观首创此调,因咏汴京金明池而得名。双调一百二十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2. 文学应用
    后世文人以此词牌创作,如明代柳如是的《金明池·咏寒柳》,借景抒怀,融合个人际遇与历史意象。


“金明池”既是北宋皇家园林的实体存在,承载军事、娱乐双重功能,也是文学创作中的经典意象。其历史演变与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这一词汇的丰富内涵。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或考古研究,可参考《东京梦华录》及现代开封金明池遗址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辅百字北苑妆边邮鄙概筚门闺窦侪流长星赤口逞顽当国地貌地区渡桥二铢钱凡宾翻样伏候附结高啄汞灯关政海産荒悸徽祖活撮翦发待宾阶荣衿喉集议齎议拘方连史煤仓门神面油幕位魶子判割旁引曲证坡陀悄怆琼蕊七煞如蹈汤火三鱼色额少年犯深竟神签始终不懈四面碰壁通职投文万赖俱寂喂食稳善先王仙幢卸袋系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