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金絲編織的衣服。 南朝 梁 劉孝威 《拟古應教》詩:“青鋪緑瑣琉璃扉,瓊筵玉笥金縷衣。” 宋 崔公度 《金華神記》:“女子笑曰:‘君怯耶!’即以金縷衣置肩上,生稍安。” 清 黃遵憲 《錫蘭島卧佛》詩:“既付金縷衣,何不一啟顔?”
(2).曲調名。 唐 杜牧 《杜秋娘詩》:“ 秋 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自注:“‘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李錡 常唱此辭。”
《金縷衣》一詞的含義可從字面與象征兩個層面理解,并結合古詩《金縷衣》的文學背景綜合分析:
字面含義
金縷衣指用金線編織的華貴衣物,常見于古代貴族服飾。例如南朝梁代劉孝威的詩句“瓊筵玉笥金縷衣”,以及唐代杜牧提及的曲調名《金縷衣》,均體現其物質層面的珍貴性。
象征意義
在古詩《金縷衣》中,它被用作榮華富貴的象征,與“少年時光”形成對比,強調人生中比物質更珍貴的事物。詩中“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通過否定對財富的執着,呼籲珍惜青春與時間。
詩歌背景與主旨
該詩為中唐時期流行歌詞,作者不詳,常被誤傳為杜秋娘所作。其核心思想是“莫負好時光”,既可能指及時追求愛情、功業,也可泛化為對生命價值的思考。詩句“花開堪折直須折”以花為喻,強化了“把握當下”的哲理。
延伸解讀
詩中重複使用“勸君”“莫待”等詞,形成回環往複的韻律,情感強烈且具有普世性。這種樸素而深刻的表達方式,使詩歌超越具體時代,成為傳誦千年的惜時名篇。
總結來看,“金縷衣”既是具體物象,也是隱喻載體,其含義在古詩中被升華為對時間、生命與價值的深刻反思。
《金縷衣》是一首古代民歌名,意為“金色的細線縫制的衣服”。這裡的“金縷”是指金色的絲線,象征着高貴和華麗,而“衣”則表示着精美的服飾。因此,《金縷衣》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衣服的華麗、細膩和高貴。
《金縷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金(金)、縷(纟)和衣(衤)。它的總筆畫數為20,其中金的筆畫數為8,縷的筆畫數為11,衣的筆畫數為3。
《金縷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石鼓之辭》中。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首民歌,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曆史。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差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金縷衣》這個詞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金字在金縷衣中的右邊通常會加上一個“采”字旁,表示出金色的含義。另外,縷字在古代寫法中的纟部較長,衣字的上橫線呈弧形。
1. 她身穿一襲金縷衣,顯得格外婀娜多姿。
2. 這件金縷衣是由著名設計師精心制作的,每一處細節都非常精緻。
1. 組詞:金縷衣繡、金縷玉衣、金縷玉帶、金縷手帕。
2. 近義詞:金絲繡衣、金線繡衣、金彩衣裳、金針繡衣。
3. 反義詞:麻衣蓑笠、素衣樸帽、粗布衣裳、寒酸衣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