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汙行的意思、汙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汙行的解釋

亦作“汚行”。亦作“污行”。卑污的品行或行徑。《管子·小匡》:“寡人有汚行,不幸而好色。” 漢 桓寬 《鹽鐵論·褒賢》:“高瞻下視,潔言污行,觴酒豆肉,遷延相讓,辭小取大,雞廉狼吞。”《清史稿·列女傳四·張氏女》:“ 張氏 女, 婁縣 人。農家女。嫁 魯氏 子,姑與夫迫使為污行,不從,箠楚凍餒,凡三四年,志不變。” 李霁野 《微笑的臉面》:“他變成了一面平明的圓鏡,要普照出人類底污行。”

亦作“汚行”。亦作“污行”。謂曲意而行。污,通“ 紆 ”。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誘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汙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ū xíng,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一、曲意而行的行為

指因外界壓力(如權勢、利益)而違背本心行事。這一用法中“汙”通“紆”(迂回、曲折),常見于古代政治或社會批判語境。例如:

二、卑劣的品行

指道德敗壞或違背倫理的行為,多用于道德評判。例如:

補充說明

  1. 字形關聯:“汙”是“污”的異體字,現代多寫作“污行”。
  2. 語境差異:前者強調行為被迫扭曲,後者側重品行不端,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注意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汙行

汙行(wū xíng)是一個用漢字表示的詞語,包含兩個字。它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行為、舉止等方面不正派、不道德或有傷風化的表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

汙行的第一個字,汙(wū),拆分部首是水,它有5畫;第二個字,行(xíng),拆分部首是行,它有6畫。

來源

汙行這個詞最初是由古代漢語衍生而來的,它來源于漢字的本義。在古代,汙的本義是指水因為混濁而髒,類似于今天的“污”。行在這裡指的是人的行為、舉止。因此,汙行就是指不端正、不正派的行為、舉止。

繁體

在繁體字中,汙行可以寫作污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汙的寫法有多種,常見的有其部首水上加上半旁無,類似于今天的污。行在古代也有多種寫法,常見的有其部首行并加上半旁丨,類似于今天的鈃。

例句

1. 他的某些汙行在社交圈子裡引起了廣泛的不滿和譴責。

2. 汙行不僅對個人的形象有損害,還會對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

3.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教育孩子避免汙行的行為,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念。

組詞

汙行的相關組詞包括:汙言(指下流、不雅的言辭)、汙名(指因為丑聞、丑行而聲譽受損)、汙穢(指髒亂、不潔淨)、行為準則(指規範人們行為的标準)。

近義詞

汙行的近義詞有:不端、不良、不正派、不道德。

反義詞

汙行的反義詞有:正派、端正、道德、規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