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生菜的意思、生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生菜的解釋

[romaine lettuce, cos lelluce]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狹長,花黃色。葉子可做蔬菜

詳細解釋

鮮菜;青菜。亦特指不烹煮而生吃的蔬菜。常用有莴苣、芹菜、香菜等。《三國志·魏志·倭人傳》:“ 倭 地溫暖,冬夏食生菜。”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滞》:“不欲多食生菜肥鮮之物;令人氣強難閉。” 唐 杜甫 《立春詩》:“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二·白苣》:“白苣、苦苣、萵苣俱不可煮烹,皆宜生挼去汁,鹽醋拌食,通可曰生菜。”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正月·春盤》:“新春日獻辛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鷄豚、炊麪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生菜”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生菜是菊科莴苣屬的葉用蔬菜,學名Lactuca sativa var. ramosa,俗稱葉用莴苣、鵝仔菜、玻璃菜等。其名稱源于“適宜生食”的特點,口感脆嫩微甜,可直接涼拌或生吃。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25-100厘米,葉片狹長,按顔色可分為綠、紫、紅三種,按生長狀态分為散葉型和結球型(如奶油生菜、脆葉生菜)。
  2. 生長習性:喜冷涼氣候,適溫15-20℃,生育期約90-100天,原産歐洲地中海沿岸。

三、曆史與文化

四、營養價值

五、其他釋義

在古籍中,“生菜”也指未烹煮的鮮菜,如《三國志》記載倭人“冬夏食生菜”。現代主要指莴苣屬蔬菜,屬于堿性食物,寒性體質者需適量食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生菜

生菜,是指一種常見的蔬菜,又稱莴苣。其部首為⺜(艹),總共有11畫。生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蔬菜的寫法并不固定,因此生菜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也有所不同。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生菜的寫法為「生菜」,保留了原始的形狀和詞義。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生菜的寫法也不盡相同。有時會将「生」寫作「⺜⺜馬」,而将「菜」寫作「艹采」等等。在不同的古籍和碑銘中,我們可以見到不同的寫法。

例句

1. 我今天買了一顆新鮮的生菜,打算做沙拉。

2. 這家餐館的生菜色澤鮮亮,口感清脆。

3. 媽媽用生菜卷起了美味的三明治。

組詞

1. 生菜絲:将生菜切成細長的絲狀。

2. 生菜沙拉:一種以生菜為主要配料的涼拌菜。

3. 生菜包:用生菜葉包裹其他食材或調料。

近義詞

莴苣:與生菜是同一種蔬菜,可以互換使用。

蔬菜沙拉:指使用各種蔬菜制作的沙拉,與生菜沙拉意思相近。

反義詞

熟菜:指經過烹饪處理的菜肴,與生菜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