糁粒的意思、糁粒的詳細解釋
糁粒的解釋
米粒。《晉書·江統傳》:“若有窮乏糝粒不繼者,故當傾 關中 之穀以全其生生之計。” 唐 陸龜蒙 《奉酬苦雨見寄》詩:“伊餘不戰不耕人,敢怨烝黎無糝粒。” 明 袁宏道 《王回先奄然逝矣遂為長律哭之》:“甑中無糝粒,袖裡有珠璣。”
詞語分解
- 糁的解釋 糁 (糝) ǎ 方言,米粒(指煮熟的)。 糁 (糝) ē 谷類制成的小渣:玉米糁兒。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 粒的解釋 粒 ì 成顆的東西,細小的固體:米粒。鹽粒。顆粒。粒子(a.成果的、細小的東西,“子”讀輕聲;b.指“基本粒子”,物理學上指構成物體的最簡單的物質)。 量詞,多指顆粒狀的東西:一粒米。一粒珍珠。 筆
網絡擴展解釋
“糁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及方言中有以下解釋:
1.基本釋義
- 讀音:通常讀作shēn lì,但在方言中也存在sǎn lì 的讀音。
- 含義:指米粒或飯粒。例如《晉書·江統傳》提到“糝粒不繼者”,意為糧食不足時米粒無法接續;唐代陸龜蒙詩句“烝黎無糝粒”也以此描述百姓缺糧的困境。
2.文獻與曆史用例
- 古代典籍中多用于描述糧食匮乏,如明代袁宏道的詩句“甑中無糝粒”,比喻家中無米可炊。
- 在古漢語中,“糁”也指用米調和羹湯,如《周禮》記載的“糝食”。
3.方言中的用法
- 讀音差異:北方方言中讀作shēn,常指谷物磨成的碎渣(如“玉米糁兒”);而讀作sǎn 時多指煮熟的米粒。
- 擴展含義:可泛指散落的顆粒,如“糁糁”表示粒粒、顆顆的狀态。
4.字形與詞源
- “糁”字的部首為“米”,本義與糧食相關,古文寫作“糂”,最早見于《說文解字》,解釋為“以米和羹”或“粒也”。
5.使用注意
- 需結合語境區分讀音和含義:在描述具體米粒時多用sǎn,而指谷物碎渣時用shēn。
總結來看,“糁粒”是一個兼具曆史底蘊和方言特色的詞彙,既可指代糧食顆粒,也可引申為生活困頓的象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糁粒》詞義解析
《糁粒》這個詞是指谷物或米粒被磨碎、碾碎後的小顆粒。糁粒也可以指小米、小麥等顆粒狀的食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糁粒》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米”字的米部,右邊是“辛”字的辛部。它的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糁粒》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可以追溯到古漢字的寫法,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糹辛”或“糹谷”。繁體字寫法是「糝粒」。
例句
1. 那杯粥裡有許多糁粒。
2. 這面包裡面加了一些糁粒,使口感更加豐富。
組詞
1. 磨碎、碾碎、細碎、顆粒、谷物。
近義詞
細碎物、粉末、渣滓。
反義詞
完整、整齊、整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