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刻冰塊和朽木。比喻徒勞無功。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夫苦心約己,以行無益之事,鏤冰雕朽,終無必成之功。”《北齊書·儒林傳序》:“鏤冰雕朽,迄用無成,蓋有由也。”
“镂冰雕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北齊書》記載:“帝子王孫……镂冰雕朽,迄用無成。”,說明此成語常用于曆史文獻中批評無效努力。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或用法,可參考《北史》《北齊書》等典籍原文。
《镂冰雕朽》是一個中國成語,意思是形容事物變化無常,瞬息萬變,如同冰雕融化、樹木朽爛一樣。
《镂冰雕朽》這個詞的部首是镂(lòu),其字形由“釒”和“刀”組成;冰的部首是冫(bīng);雕的部首是隹(zhuī);朽的部首是木(mù)。镂的總筆畫數為13;冰的總筆畫數為5;雕的總筆畫數為11;朽的總筆畫數為6。
《镂冰雕朽》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故事,故事中描述了一片雪地上有一個人正在雕刻一個冰雕,但是沒過多久,冰雕就融化了,轉瞬間化為烏有。這個故事象征着事物的短暫和無常。
《镂冰雕朽》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鏤冰雕朽》。
在古時候,冰的字形是“氷”,雕的字形是“彫”,朽的字形是“宼”。因為漢字的演變和規範化,這些字形逐漸改變為現在的書寫形式。
1. 這個項目有多麼容易失敗呀,變化太快,簡直就是《镂冰雕朽》。
2. 老張花了很長時間在這個計劃上,可惜最後什麼也沒留下,真是《镂冰雕朽》。
1. 镂雕:指精巧地雕刻、雕镂。
2. 冰雕:指用冰雕刻成的藝術品或建築物。
3. 朽木:指腐朽的、破敗的木材。
1. 轉瞬即逝
2. 一朝一夕
3. 化為烏有
1. 長存不朽
2. 持久不變
3. 穩定可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