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矜己的意思、矜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矜己的解釋

誇耀自己。《隋書·炀帝紀論》:“恃才矜己,傲狠明德。” 明 李贽 《複宋太守書》:“如以為大言不慚,貢高矜己,則終将緘默,亦容易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矜己是漢語中具有古典色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個體的自我評價态度。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矜”的本義為自誇、自恃,與“己”組合後構成動賓結構,表達“以己為矜”的心理狀态,具體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義溯源與結構解析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王逸《楚辭章句·離騷序》載:“屈原執履忠貞而被讒邪,憂心煩亂,不知所愬,乃作《離騷經》。離,别也;騷,愁也……言己放逐離别,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後之制,下序桀、纣、羿、澆之敗,冀君覺悟,反于正道而還己也。是時,秦昭王使張儀谲詐懷王,令絕齊交……而屈原矜己自竦,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四庫全書》本)此處“矜己”特指屈原因堅守高潔品格而産生的自我肯定态度。

二、語義層次

  1. 自恃清高:含過度強調自身德行的貶義傾向,如《後漢書·袁紹傳》評袁紹“矜己自飾,外寬内忌”
  2. 自重守節:在特定語境中可轉為褒義,表示對道德準則的持守,《宋書·王僧達傳》載其“矜己陵物,時論以方嵇康”
  3. 心理外顯:常與“傲物”“伐能”等詞連用,構成“矜己傲物”“矜己伐能”等固定搭配,強化行為表現特征。

三、現代應用辨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書面語,釋義為“過分擡高自己”,多用于批評性語境。但在文學創作中仍保留古漢語的語境彈性,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魏晉風度時,曾以“矜己之達”解讀阮籍的處世哲學。

網絡擴展解釋

“矜己”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 jǐ,其核心含義為自我誇耀、過分自負。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一個人過度吹噓自己的才能或成就,表現出傲慢、自大的态度,常用于批評缺乏謙遜的行為。


詞源與結構


使用場景

  1. 批評自我吹噓:如“恃才矜己,傲狠明德”(《隋書·炀帝紀論》);
  2. 勸誡謙遜:朱熹名言“慎勿談人之過,切勿矜己之長”即強調避免自誇;
  3. 社交或職場:形容因過度自信而輕視他人的行為。

例句與延伸


同反義詞


“矜己”強調對自我價值的過度标榜,暗含對他人的輕視,多用于負面評價。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褒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隋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倍稱避吏不倒口采掠懆惡承題磋摩氮族倒扁兒電眼鼎铛底盤短供反脣相稽方峭縫兒蝮蟲骨槽風呵擁厚墩兒黃頰建繕徼劫劫束荊條濟治卷冕困薄蠟煤蘭生兩回事立王龍精麻醉劑難然平添皮子破落韓前邁嵰山铨録群從冗濫身城省審神筴鼠屎污羹數往知來司母戊方鼎搜簡體玄同逆頭陀頹廢派罔罔危疑吳绡香韻仙妾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