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逆的意思、同逆的詳細解釋
同逆的解釋
共同叛逆。《晉書·劉聰載記》:“今 司馬氏 跨據 江 東, 趙固 、 李矩 同逆相濟,興兵聚衆者皆以 子鄴 為名,不如除之,以絶其望。”《南史·宋紀下》:“﹝ 泰始 元年﹞甲申, 郢州 刺史 安陸王 子綏 、 會稽 太守 尋陽王 子房 、 臨海王 子頊 并舉兵同逆。”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西南諸捷》:“癸未之 緬甸 大酋 莽瑞體 反,糾 隴川 酋 嶽鳳 同逆。”
詞語分解
- 同的解釋 同 ó 一樣,沒有差異;相同。同一(a.一緻,統一;b.共同的一個或一種)。同侪(同輩)。同庚(同歲)。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b.同行業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敵忾。同工異曲。同
- 逆的解釋 逆 ì 方向相反,與“順”相對:逆流。逆行。逆風。逆轉(僴 )(局勢惡化)。莫逆之交。 抵觸,不順從:忤逆。忠言逆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逆。逆産。 迎接:逆旅(旅店)。 預先:逆料(預料)。
網絡擴展解釋
“同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共同叛逆,主要用于描述多人聯合謀反或違背倫理綱常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多人共同參與反叛或違背正統秩序。例如《晉書》中提到的“趙固、李矩同逆相濟”,即兩人聯合謀反。
- 結構解析:“同”表示共同、一起;“逆”意為叛逆、違背,合指共同的反叛行為。
2.曆史引證
- 《晉書·劉聰載記》:記載了司馬氏割據江東時,趙固、李矩“同逆相濟”,起兵對抗中央政權。
- 《南史·宋紀下》:提到南朝宋泰始年間,多位地方官員“并舉兵同逆”,反映該詞在史書中的典型用法。
3.文學引用
- 宋代王安石的《蘇才翁挽辭二首》中,“浮名同逆旅”一句,借用“同逆”表達對世俗名利的批判,擴展了其哲學意涵。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史書、政論或古典文學,形容集體反叛行為,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詞源考證,可參考、2、4、5中的具體引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同逆
同逆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構成:同和逆。
同的部首和筆畫
同字的部首是口字旁,總筆畫數為7。
逆的部首和筆畫
逆字的部首是辶字旁,總筆畫數為9。
來源
同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人間訓》中,意為道德背離。
繁體
同逆的繁體寫法為「同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同逆這個詞在古代寫法中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他的行動與他的言辭同逆。
2. 忠誠和背叛是同逆的概念。
組詞
同意、同心、同情、同事、同行、逆境、逆水行舟、逆天、逆流、逆旅。
近義詞
相反、背道而馳、違背、相違、背離。
反義詞
順、合、同、從、順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