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審的意思、省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審的解釋

仔細審閱。《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三年》:“故事:凡軍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中書侍郎、中書令省審之,給事中、黃門侍郎駮正之。”《新唐書·盧鈞傳》:“遷給事中,有大詔令,必反覆省審,駁奏無私。”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自 熙寧 中分三省職事,故命令所出,必自中書……門下但掌省審封駮,尚書奉行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省審(shěng shěn)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拆分理解:


一、單字釋義

  1. 省(shěng)

    • 本義:會意字,甲骨文從“目”從“艸”(草木),表示目光巡視草木。
    • 核心義項:
      • 察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春遊,覽省遠方”);
      • 反思(如《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
      • 簡化、節約(引申義)。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7卷第1024頁。

  2. 審(shěn)

    • 本義:形聲字,從“宀”(房屋)從“番”(辨别),本指屋中詳查。
    • 核心義項:
      • 詳察(如《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 審判(如《周禮·秋官》:“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
      • 慎重(引申義)。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328頁。


二、合成詞“省審”的釋義

“省審”屬并列式複合詞,融合“省”的“内察”與“審”的“外查”雙重含義:


三、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見于仿古語境或特定專業文本(如司法文書、曆史研究)。需注意區别于“省察”“審核”等近義詞:“省察”側重内省,“審核”側重程式性查驗,而“省審”兼具内外雙重動作。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第1162頁。

網絡擴展解釋

“省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仔細審閱”,主要用于古代政務和現代行政審查場景。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省審(拼音:shěng shěn)指對文書、政策或事務進行周密的核查與批閱,強調審查過程的嚴謹性。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和現代行政術語中。

二、分字解析

  1. 省(shěng)

    • 本義為地方行政單位(如“省份”),引申為官署名(如“中書省”)。
    • 在複合詞中可表“檢查”或“簡化”之意,如“省察”“省略”。
  2. 審(shěn)

    • 指詳細查核、周密分析,如“審查”“審閱”。
    • 古代也用于司法場景,如“審訊”“審判”。

三、曆史與演變

  1. 古代用法
    唐代三省六部制中,“省審”特指中書省官員對軍國大事文書的複核流程。例如《資治通鑒》記載:“中書令省審之,給事中、黃門侍郎駁正之”。

  2. 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地方行政審批,如“凡屬我省審批權限的外商投資項目,實行核準制”(案例),體現地方政府對事務的審核權。

四、例句參考

五、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三省制度或現代審批流程,可參考《資治通鑒》或地方政府官網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暗海安娜·卡列尼娜八瓊徧服邊僻鼻竅避賢操尚寵眷丑态畢露翠履打磕睡道長争短打礮惡燋煩穢風檢膏炬狗頭上生角海嘯山崩夯嘴夯腮寒色畫規皇告黃韲曶鼎回睨檢抑姐妹核瘠墨冷鍋裡爆豆俚詞龍岫落簪美徵冥隘蹒行憑式七錄青萍去暑三番五次三革删叙適俗隨時睡眼朦胧沓來踏龍尾貪狼條鞭法脫竄誣首無謝晤語蚬殼羨利骁健洗床寫目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