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 地所産用生絲織成的薄紗或薄絹。以輕薄著名。 唐 陸龜蒙 《聖姑廟》詩:“流蘇蕩遙吹,斜領生輕塵。 蜀 綵駮霞碎, 吳 綃盤霧勻。” 清 江炳炎 《淮甸春·自題紙帳梅花》詞:“約與冰魂同小住,十幅 吳 綃裁白。”
“吳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吳绡”一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在文學或藝術領域,通常指代吳地絲綢;在曆史研究中可能涉及人物。若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唐代至清代的詩詞作品。
吳绡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分别為“吳”和“绡”。下面将詳細介紹吳绡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吳绡指的是吳地産出的絲織品,也可以用來形容絲綢質地柔軟、輕薄的細織物。
吳(部首:口,筆畫:6);绡(部首:纟,筆畫:11)。
吳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吳地(即今江蘇省南部一帶)的絲織工藝,該地以生産優質的絲綢著稱。吳绡因其精細、柔軟的特點而被廣泛贊譽。
吳绡的繁體字為「吳綃」。
在古代,吳绡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由于漢字的演變,吳绡的古代寫法可能是「吳緌」或「吳繡」。
1. 她身穿一襲吳绡所制的華美長裙,在宴會上引人注目。
2. 我從吳地帶回一匹吳绡絲綢,質地非常細膩。
吳綢、吳绡絲、吳織、吳綢布
吳絹
堅布、厚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