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男子單相思病。《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若女子無心,男子執迷了害的,不叫做‘相思病’,喚做‘骨槽風’。”
(2).中醫病症名。又名牙叉發、穿腮發。起于耳前,連及腮頰,筋骨隱痛,日久腐潰。《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骨槽風》:“骨槽風火三焦胃,耳前腮頰隱隱疼,腐潰筋骨仍硬痛,牙關拘急夾邪風。”
骨槽風是中醫學中的病症名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定義與特征
骨槽風指牙槽骨發生腐壞甚至壞死的疾病,以耳前腮頰紅腫、疼痛、流膿并伴有腐骨為典型症狀,病程遷延難愈。現代醫學中,該病相當于颌骨骨髓炎,以下颌骨發病更為常見。
臨床表現
在古典文獻中(如《清平山堂話本》),該詞曾被用來形容男子單相思病,指男子因執念于無回應的感情而陷入痛苦。此用法為文學隱喻,非醫學定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病理或古籍中的具體描述,可參考權威醫學百科(如)或相關中醫典籍。
《骨槽風》(gǔ cáo fēng)一詞在中文中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極其瘦弱或消瘦到了極點的狀态。它通常用來形容人體骨架突出、肌肉不豐滿的樣子,類似于風一吹就會倒下的狀态。
《骨槽風》的部首是“骨”(gǔ),它位于左側,表示與骨骼相關的含義。這個詞的拼音“槽”(cáo)有13個筆畫,拼音“風”(fēng)有九個筆畫。
《骨槽風》一詞源于古代的醫學理論,據說當人體的肌肉和脂肪喪失得過多時,就會使得骨骼凸顯出來,形似槽狀。這個詞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并沒有明确的使用記錄,可能是近年來由民間流行起來的成語。對于《骨槽風》的繁體字,目前并沒有确切的記錄。
古時候,漢字字形會有一些變化,但對于《骨槽風》的具體古代漢字寫法尚不清楚,因為這個詞的曆史悠久性不夠,沒有出現在古代字典中。
1. 他病後節食太多,現在看上去真是骨槽風了。
2. 這個毒品讓她消瘦到了骨槽風的狀态。
3. 那個穿着破爛衣服的乞丐臉色蒼白,顯出明顯的骨槽風。
1. 骨感(gǔ gǎn):形容人體骨骼突出,不顯肌肉的狀态。 2. 透骨寒(tòu gǔ hán):形容寒冷到了骨頭裡,寒意極度的感覺。
近義詞:消瘦、痩硬、骨瘦如柴、形銷骨立。
反義詞:肌肉發達、魁梧、豐滿、壯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