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罔罔的意思、罔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罔罔的解釋

(1).猶惘惘,惶惶。心神不定貌。 晉 陸雲 《與兄平原書》:“臨紙罔罔,不知復所言。”《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夏,四月,淑儀 殷氏 卒。追拜貴妃,諡曰 宣 。上痛悼不已,精神為之罔罔,頗廢政事。” 胡三省 注:“罔罔,失志也,若有若無也。” 宋 蘇轼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罔罔可憐真喪狗,時時相觸是虛舟。”

(2).衣服破敝貌。 明 宋濂 《寓言》之五:“自若居 雍丘 ,出則操舟。入則舍舟,其衣罔罔爾,其食扈扈爾, 宋 人之寠者未有過於若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罔罔”是一個古漢語疊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綜合不同文獻的用法可作如下解釋:


一、心神不定,惶惑失志

  1. 核心釋義
    形容人精神恍惚、迷惘不安的狀态,與“惘惘”相通。
    示例:

    • 晉代陸雲在《與兄平原書》中寫道:“臨紙罔罔,不知復所言”,表達提筆時思緒混亂、難以言表的心境。
    • 《資治通鑒》提到宋孝武帝因悼念貴妃而“精神為之罔罔”,胡三省注釋為“失志也,若有若無也”。
  2. 引申關聯
    “罔”單字在《論語》中表“迷惑”(如“學而不思則罔”),疊用後更強調内心的彷徨無措。


二、衣衫破舊,形容潦倒

  1. 具體用法
    描述衣物破爛、生活困頓的狀态。
    示例:

    • 明代宋濂《寓言》中描寫一位窮苦人“其衣罔罔爾”,指其衣衫褴褛。
    • 蘇轼詩句“罔罔可憐真喪狗”以“罔罔”暗喻落魄之态。
  2. 文化背景
    古漢語中常以衣物狀态映射人物境遇,如“筚路藍縷”等,“罔罔”在此類語境中具有畫面感。


“罔罔”既可指精神層面的迷茫(如),也可指物質層面的困窘(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成語(如“置若罔聞”)。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罔罔的意思

罔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迷茫、模糊、不明白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罔罔包含了兩個部首,左邊是網字旁,右邊是犬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罔罔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是古代儒家學者所著的一部辭書。

繁體

繁體字的寫法是「襪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罔罔的寫法有所不同,以楷書為例,它的寫法是「亡亡」或「罒罒」。

例句

1. 他對這個問題一直感到罔罔,不知道該怎麼做。

2. 在面對困難時,她感到很罔罔,不知道應該向誰求助。

組詞

沒有明确的組詞,因為罔罔本身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詞語了。

近義詞

迷惑、困惑、猶豫、茫然

反義詞

明确、清晰、明白、确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