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業的意思、兢業的詳細解釋
兢業的解釋
謹慎戒懼。“兢兢業業”的省語。《陳書·宣帝紀》:“今便肅奉天策,欽承介圭。若據滄溟,踰增兢業。” 明 劉基 《甘露頌》:“深惟上天付畀之重,夙夜兢業,思與群臣庶民鹹躋雍熙,以承天眷。” 清 吳偉業 《清涼山贊佛》詩之四:“長以兢業心,了彼清浄理。”
詞語分解
- 兢的解釋 兢 ī 〔兢兢〕小心,謹慎,如“兢兢業業”、“戰戰兢兢”。 筆畫數:; 部首:兒; 筆順編號:
- 業的解釋 業 (業) è 國民經濟中的部門:工業。農業。 職務,工作崗位:職業。就業。 學習的功課:學業。肄業。畢業。業精于勤。 重大的成就或功勞:創業。豐功偉業。業績。 從事:業醫。業商。 財産:産業。 既,
專業解析
“兢業”的漢語詞典釋義
“兢業”是由“兢”與“業”組合而成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為謹慎勤勉、盡職盡責,常用于形容對待工作或職責時的高度認真态度。以下從字源、釋義及用法展開分析:
一、單字解析
-
兢(jīng)
- 本義:象形字,源自兩人頭頂重物、步履小心的姿态,引申為“戒懼、謹慎”。《說文解字》釋為:“兢,兢慎也。”
- 引申義:強調行為時的警惕性與自我約束,如“戰戰兢兢”。
-
業(yè)
- 本義:古指懸挂鐘磬的木架橫梁,象征“事務、職責”。《爾雅》注:“業,事也。”
- 引申義:擴展為職業、學業、事業等需持續投入的事務,含“勤勉從事” 之意。
二、合成詞釋義
“兢業”融合二字内涵,形成以下核心意義:
- 謹慎勤勉:以敬畏之心對待職責,如履薄冰般專注細節。
例:《尚書·臯陶谟》載:“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描述治理國政時的高度責任感。
- 恪盡職守:強調在崗位或任務中毫不懈怠、全力以赴的态度。
例:朱熹《中庸章句》注:“戒懼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呼應“兢業”的自我監督精神。
三、用法與語境
- 古典文獻
- 多作“兢兢業業”,見于儒家經典,如《詩經·大雅·雲漢》:“兢兢業業,如霆如雷”,形容周宣王勤政憂民之态。
- 現代應用
- 形容職場、學業中的嚴謹态度,如“他對科研工作始終秉持兢業精神”。
- 常見于褒獎用語,如“兢業奉獻”“恪盡職守”。
四、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兢業:謹慎戒懼。亦作‘兢兢業業’。”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兢:小心謹慎;業:事務。合指處事嚴肅認真。”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兢者,戒慎之至也。”
- 《尚書正義》(孔穎達疏):
“兢兢,戒慎;業業,危懼。言君當畏危懼,以治萬事。”
注: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并溯源至《尚書》《詩經》等經典文獻,确保考據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兢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 jīng yè,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做事謹慎、勤奮刻苦、恪盡職守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謹慎勤奮:指在工作或職責中保持小心謹慎,同時勤奮努力,不敢有絲毫懈怠。
- 恪盡職守:強調對職責的忠誠和認真,以高度責任感完成分内之事。
2.來源與演變
- 詞源:由“兢”和“業”組成,“兢”表示小心謹慎,“業”指工作或職責。
- 省語形式:它是成語“兢兢業業”的簡略形式,兩者含義相通,均強調審慎勤勉的态度。
- 古籍出處:最早見于《陳書·宣帝紀》:“若據滄溟,逾增兢業”,意為面對重任時更需謹慎奮發。
3.使用場景
- 工作态度:多用于描述職場中盡職盡責、一絲不苟的表現,例如“他在崗位上兢業奉獻”。
- 學習與事務:也可形容學習或處理事務時的認真刻苦,如“她兢業完成每一份課題研究”。
4.例句參考
- “今便肅奉天策,欽承介圭。若據滄溟,逾增兢業。”(出自《陳書·宣帝紀》)
- “深惟上天付畀之重,夙夜兢業。”(明·劉基《甘露頌》)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兢業”融合了謹慎與勤勉的雙重特質,適用于需要高度責任感的場景,是中華文化中推崇的職業精神和處世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編導邊界不共戴天蠶術長沮絺繪沖會辍駕次世村宇待舉當州發悸發意風籟覆地翻天腐熟蓋棺定論高壓楔高枕而卧勾漏過迷還資河間婦活蹦活跳假借義奸不厮欺,俏不厮瞞剪辟建始殿葭菼雞蔔階寵經略揪送赍詣捐赀谲密寬平來得及壘堆遼邊遼阻臨表鸾巢排隊黔驢技孤欠妥挈還起夫去掉山東快書山溝石室手柄壽山石刻桃萊天笃細部瀉溜蟹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