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业的意思、兢业的详细解释
兢业的解释
谨慎戒惧。“兢兢业业”的省语。《陈书·宣帝纪》:“今便肃奉天策,钦承介圭。若据沧溟,踰增兢业。” 明 刘基 《甘露颂》:“深惟上天付畀之重,夙夜兢业,思与群臣庶民咸躋雍熙,以承天眷。”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四:“长以兢业心,了彼清浄理。”
词语分解
- 兢的解释 兢 ī 〔兢兢〕小心,谨慎,如“兢兢业业”、“战战兢兢”。 笔画数:; 部首:儿; 笔顺编号:
- 业的解释 业 (業) è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业。农业。 职务,工作岗位:职业。就业。 学习的功课:学业。肄业。毕业。业精于勤。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业。丰功伟业。业绩。 从事:业医。业商。 财产:产业。 既,
专业解析
“兢业”的汉语词典释义
“兢业”是由“兢”与“业”组合而成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为谨慎勤勉、尽职尽责,常用于形容对待工作或职责时的高度认真态度。以下从字源、释义及用法展开分析:
一、单字解析
-
兢(jīng)
- 本义:象形字,源自两人头顶重物、步履小心的姿态,引申为“戒惧、谨慎”。《说文解字》释为:“兢,兢慎也。”
- 引申义:强调行为时的警惕性与自我约束,如“战战兢兢”。
-
业(yè)
- 本义:古指悬挂钟磬的木架横梁,象征“事务、职责”。《尔雅》注:“业,事也。”
- 引申义:扩展为职业、学业、事业等需持续投入的事务,含“勤勉从事” 之意。
二、合成词释义
“兢业”融合二字内涵,形成以下核心意义:
- 谨慎勤勉:以敬畏之心对待职责,如履薄冰般专注细节。
例:《尚书·皋陶谟》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描述治理国政时的高度责任感。
- 恪尽职守:强调在岗位或任务中毫不懈怠、全力以赴的态度。
例:朱熹《中庸章句》注:“戒惧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呼应“兢业”的自我监督精神。
三、用法与语境
- 古典文献
- 多作“兢兢业业”,见于儒家经典,如《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形容周宣王勤政忧民之态。
- 现代应用
- 形容职场、学业中的严谨态度,如“他对科研工作始终秉持兢业精神”。
- 常见于褒奖用语,如“兢业奉献”“恪尽职守”。
四、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兢业:谨慎戒惧。亦作‘兢兢业业’。”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兢:小心谨慎;业:事务。合指处事严肃认真。”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兢者,戒慎之至也。”
- 《尚书正义》(孔颖达疏):
“兢兢,戒慎;业业,危惧。言君当畏危惧,以治万事。”
注: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并溯源至《尚书》《诗经》等经典文献,确保考据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兢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 jīng yè,其核心含义是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恪尽职守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谨慎勤奋:指在工作或职责中保持小心谨慎,同时勤奋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 恪尽职守:强调对职责的忠诚和认真,以高度责任感完成分内之事。
2.来源与演变
- 词源:由“兢”和“业”组成,“兢”表示小心谨慎,“业”指工作或职责。
- 省语形式:它是成语“兢兢业业”的简略形式,两者含义相通,均强调审慎勤勉的态度。
- 古籍出处:最早见于《陈书·宣帝纪》:“若据沧溟,逾增兢业”,意为面对重任时更需谨慎奋发。
3.使用场景
- 工作态度:多用于描述职场中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表现,例如“他在岗位上兢业奉献”。
- 学习与事务:也可形容学习或处理事务时的认真刻苦,如“她兢业完成每一份课题研究”。
4.例句参考
- “今便肃奉天策,钦承介圭。若据沧溟,逾增兢业。”(出自《陈书·宣帝纪》)
- “深惟上天付畀之重,夙夜兢业。”(明·刘基《甘露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兢业”融合了谨慎与勤勉的双重特质,适用于需要高度责任感的场景,是中华文化中推崇的职业精神和处世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
八正道驳炙骋力怆楚倒口电流互感器定影发眩工绮挂网黑种人互卦焦忧嘉享嘉娱惊愤衿士近支积善余庆九缘计意均茵伏渴脗陵嶒溜槽流肿绿林好汉梅葛蒙直扪蝨麋粥木实木薯难陀闹僵盘受清操骎淫秋霜奇志榕迳商埠山肴韶粉数伏属观水溜溜疏朗朗寺臣搜寥他杀頽命外曾祖温宿相知校铭喜从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