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勾漏的意思、勾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勾漏的解釋

亦作“ 勾屚 ”。山名。在今 廣西 北流縣 東北。有山峰聳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故名。為道家所傳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見《雲笈七籤》卷二七。 漢 置 勾漏置 , 隋 廢。《晉書·葛洪傳》:“以年老,欲鍊丹以祈遐壽,聞 交阯 出丹,求為 勾屚 令。” 唐 杜甫 《為農》詩:“遠慚 勾漏 令,不得問丹砂。” 宋 楊億 《到郡滿歲自遣》詩:“無嫌 勾漏 僻,且得養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贈崔正誼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臨卭 彈緑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勾漏是漢語中兼具地理名稱與道教術語雙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釋義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一、基本釋義

"勾漏"最早作為山名出現,指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境内的勾漏山。該詞由"勾"(彎曲)與"漏"(孔隙)組合而成,形容山體多孔洞、岩穴交錯的特殊地貌特征。在道教典籍中,"勾漏"引申為修煉者通過特定呼吸法門貫通體内氣脈的過程,語出《雲笈七籤》"氣行勾漏間,玄關自通達"的記載。

二、曆史淵源

作為地名的"勾漏"最早見于《晉書·葛洪傳》,記載東晉道教宗師葛洪"求為勾漏令,煉丹于此山"的史實。明代《徐霞客遊記》詳細描述其地質構造:"石峰森立,窦穴勾連,如迷宮穿漏"。唐代劉禹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的類比句式,間接印證勾漏山在文人群體中的文化象征地位。

三、文化内涵

該詞在文學創作中常作為隱逸修行的意象符號,如宋代陸遊《書懷》詩"欲從勾漏覓丹砂",借葛洪典故表達超脫世俗之志。道教典籍《真诰》則将其定義為"勾連百骸,漏洩天機"的修煉境界。現代地質學研究證實,勾漏山脈屬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其溶洞系統與《水經注》記載的"勾曲穿漏"特征高度吻合。

網絡擴展解釋

“勾漏”是一個具有地理與曆史文化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地理意義

  1. 山名與地理位置
    勾漏山位于今廣西北流市東北部,因山峰聳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而得名。這裡的地貌以喀斯特溶洞為主,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

  2. 道教文化地位
    勾漏山被道家列為“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十二洞天,具有重要宗教意義。曆史上許多文人方士慕名而來,如東晉葛洪曾請求擔任勾漏縣令以就近煉丹(《晉書·葛洪傳》記載)。


二、曆史沿革


三、文學與語言中的引用

  1. 詩詞典故
    唐代杜甫《為農》詩中提到“遠慚勾漏令”,借葛洪之事表達歸隱之意。

  2. 詞語擴展含義
    部分文獻(如)将“勾漏”引申為“秘密洩漏”,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屬于現代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表達,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勾漏的核心含義指向廣西北流的山脈及其曆史文化,次要用法需謹慎考據。若需進一步了解溶洞景觀或葛洪相關典故,可參考《雲笈七籤》《晉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阿縱拜褥備嘗辛苦昺煥閉市筆誤不為五鬥米折腰成圹重述鉏剗垂示春花秋月春令辍辍寸土端副餌術芳羞非電解質俘鹵呷醋節帥詭計鍋底錢焊條好約華蓋架話箋紙燋槁狡賴家翁解吏介正機化骥枥鯨罟金花土近昵酒胾居間老耆兩譽蓮華世界瞭哨林樊聾俗霓裳羽衣偶變投隙起鼓氣質閃朒神魂飛越首出雙六祀孔天公主退食圍子烏溜溜箱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