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經略的意思、經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經略的解釋

[a high official] 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掌管一路或數路軍、政事務,職位高于總督

經略洪承疇。(洪承疇,字亨九,南安即今福建省南安縣人。崇祯末年任薊遼總督,與清軍戰于松山,兵敗降清,隨多爾衮入關打敗李自成,又幫多铎攻打江南,做清軍的開路先鋒。此時洪承疇任七省經略,駐在南京。)——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經略北來。

詳細解釋

(1).經營治理。《左傳·昭公七年》:“天子經略,諸侯正封,古之制也。” 杜預 注:“經營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經略。”《漢書·叙傳下》:“自昔 黃 唐 ,經略萬國。” 宋 蘇轼 《議學校貢舉狀》:“特願陛下留意其遠者大者,必欲登俊良,黜庸回,總覽衆才,經略世務。” 梁啟超 《滅國新法6*論》:“ 英 人經略 印度 之起點,在千六百三十九年。”

(2).籌劃;謀劃。《晉書·袁喬傳》:“夫經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於胸心,然後舉無遺算耳。”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省事》:“守門詣闕,獻書言計,率多空薄,高自矜誇,無經略之大體,鹹粃糠之微事。”《舊唐書·韋顗傳》:“性嗜學,尤精陰陽、象緯、經略、風俗之書。”

(3).官名。 南北朝 時曾設經略之職, 唐 初邊州置經略使, 宋 置經略安撫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簡稱“經略”。 明 及 清 初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職位在總督之上。 民國 初尚有沿置者。《舊唐書·裴矩傳》:“ 矩 盛言西域多珍寶及 吐谷渾 可并之狀,帝信之,仍委以經略。” 清 李漁 《奈何天·攢羊》:“下官 袁瀅 是也。自從擢舉邊才,蒙聖恩授以經略之職。” 鄒魯 《護法之役》三:“及 曹 部 吳佩孚 攻破 荊 襄 及 湖南 衡山 等處,乃任 張敬堯 為 湖南 督軍, 曹錕 為 四川 、 廣東 、 湖南 、 江西 四省經略。”參閱《新唐書·百官志四下》《宋史·職官志七》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經略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經略”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對某一區域或領域進行全面的經營治理,涵蓋經濟、政治、軍事等多維度管理。例如古代将領對戰略要地的統籌控制,或現代政府對地方的綜合規劃。

  2. 引申擴展
    在文學和現代語境中,可延伸為“籌劃謀略”或“宏觀戰略布局”,如《晉書》中“經略大事”即強調周密謀劃。

二、曆史官職職能
自南北朝至明清,“經略”作為官職名稱,職權逐步演變:

三、出處與演變

四、用法示例

該詞兼具“全面治理”的動詞屬性和“高級官職”的名詞屬性,曆史脈絡清晰,現代多用于形容宏觀戰略規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經略

經略(jīng lü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經”和“略”兩個部分組成。其中,“經”是指熟悉、掌握的意思,而“略”則是指兵法、策略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經”字的部首是“纟”,共有7畫; - “略”字的部首是“田”,共有10畫。

來源: “經略”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兵法文字中,用來指代統領軍隊、制定戰略計劃,以及官員行使地方政權的職務。

繁體: 在繁體中,“經”字的寫法與簡體相同,而“略”字的寫法為「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經”字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在書寫時需要按照指定的字序寫; 而“略”字的古代寫法為「畧」,字形上有細微差别。

例句: 1. 這位将軍懂得經略之道,戰勝了強大的敵人。 2. 經略局将會制定一項全新的發展戰略。

組詞: - 經濟: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産、分配、消費以及財富管理等方面的活動。 - 略圖:指簡略的、概要的圖示。 - 統籌:指全面考慮、安排、統一安排。

近義詞: 統禦、指揮、策劃。

反義詞: 被統禦、被指揮、被策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