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意的意思、發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意的解釋

(1).産生某種意念。 晉 道安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序》:“從始發意,逮一切智曲成決,著八地無染,謂之智也。” 宋 蘇轼 《東坡志林·記遊廬山》:“僕初入 廬山 ,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殆應接不暇,遂發意不欲作詩。”《元典章·戶部六·僞6*鈔》:“據 石治民 所招,即係自行發意雕闆印造僞6*鈔。”《醒世姻緣傳》第九二回:“自從 姜氏 居莊,伺候的人雖然不敢欺心侮慢,隻是欠了體貼,老人家自己不發意梳梳頭,旁人便也不強他。”

(2).表現心意。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二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與梁武帝論書啟》:“所奉三旨,伏循字迹,大覺勁密。竊恐既以言發意,則應言而新,手隨意運,筆與手會,故意得諧稱,下情歡仰,寳奉愈至。”

(3).猶提議。 宋 梅堯臣 《雙羊山會慶堂記》:“初餘一發意,吾鄉孝子義士鹹助以資。”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發意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發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産生某種意念
    指内心萌生某種想法或意圖。例如:蘇轼在《東坡志林》中提到遊覽廬山時因景色震撼而“發意不欲作詩”;《元典章》中記載有人“自行發意雕闆印造僞鈔”。這一用法在古籍中常見,強調主觀意願的起源。

  2. 表現心意
    指通過言行傳達情感或态度。如南朝陶弘景在書法評論中提到“以言發意,手隨意運”,說明通過文字表達内心。此義項多用于藝術或文學創作中,強調外在表現與内在情感的統一。

  3. 猶提議
    指提出建議或倡議。宋代梅堯臣在《雙羊山會慶堂記》中寫道“初餘一發意,吾鄉孝子義士鹹助以資”,即通過提議獲得支持。

二、古籍例證

三、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發意”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學術讨論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如心理活動、情感表達或提議行為)。例如:“他發意創作一幅山水畫”可理解為“萌生創作意圖”。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詞典及文學用例,完整信息可參考(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意的意思

“發意”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表達或傳遞自己的意思或想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意”的拆分部首是“發”和“心”,其中“發”是左右結構,表示頭發的“發”,“心”則表示心思。它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發意”作為一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使用。繁體字為「發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是,“發意”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都是由“發”和“心”組成。

例句

1. 我通過畫畫來發意。

2. 我想給你寫一封信,以便更好地發意。

組詞

1. 發自内心

2. 發表意見

3. 發號施令

4. 發言權

近義詞

表達、說明、傳達

反義詞

暗示、含糊、隱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