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寬闊平坦之處。《荀子·賦》:“此夫安寬平而危險隘者邪?”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黃河》:“有以為宜徙之寬平者, 王橫 之説是也。”
(2).寬仁公平。《後漢書·郭躬傳》:“ 躬 家世掌法,務在寬平,及典理官,決獄斷刑,多依矜恕。”《新唐書·刑法志》:“蓋自 高祖 、 太宗 除 隋 虐亂,治以寬平,民樂其安,重於犯法,緻治之美,幾乎三代之盛時。” 清 吳定 《吳殿麟程巽行傳》:“仲豪邁峻厲,君寬平恂恂長者。”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 隋文帝 對待民衆比較寬平。五八一年,制定 隋 律,廢除前朝酷刑。”
寬平是漢語中具有曆史積澱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層面 "寬"字從宀從莧,原指屋宇寬敞(《說文解字》),引申為空間維度上的開闊。"平"字象天平之形(《甲骨文字典》),本指地表無起伏,後衍生出均等、安定等義。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漢書·地理志》"其地寬平而多錫",特指地形平坦開闊,此解可參考教育部《國語辭典》對寬平的詞條釋義。
二、引申義項
三、特殊用法 該詞曾作為年號使用:唐文宗李昂于開成五年(840年)改元"寬平",日本朱雀天皇在891-898年間亦用此年號。此類專有名詞用法詳見《中國曆史紀年表》。
四、現代應用 當代語言中多保留其積極内涵,常見于成語"心寬平野"比喻胸襟開闊,或在地理描述中指代平原地貌特征。此用法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有明确收錄。
“寬平”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寬闊平坦的地方
這一含義強調物理空間的平坦性,常見于地理或建築描述。例如《荀子·賦》中提到“安寬平而危險隘”,即通過對比突出平坦與險隘的差異。現代用法如“寬平大路”也保留了這一意義。
形容寬仁公平的态度
作為抽象概念,指待人寬容、處事公正,常用于描述個人品德或社會治理。例如《後漢書》記載郭躬“家世掌法,務在寬平”,體現法律執行中的仁厚與公平。
該詞最早見于《荀子》,後逐漸從地理概念延伸至人文領域。例如宋代曾鞏在讨論黃河治理時,主張“徙之寬平”(遷至平坦處);清代吳定則以“寬平恂恂”形容人的敦厚性格。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荀子·賦》《後漢書·郭躬傳》等文獻,或查閱網頁中的具體用例。
昂揚安危與共黯湛鳌鳴鼈應禀安常備車檔騁駿臣下沖退春漏耡粟達覽倒大來道送凍害東山屐短籲長歎耳帽兒乏事鳳尾花幹耗郭隗請始猾悍郇箋徽言穢狀蹐駁接龍階坡借一步極樂土莖幹雞犬無驚擊築悲歌烈度縷鹿梅山妙顔女禦鷗馴品進棄短用長起浮青霄翼啓佑卻去曲事三處合三山股色氣詩鄉世裔厮猥遂滋逃暑飲投止蚊雷小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