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寬闊平坦之處。《荀子·賦》:“此夫安寬平而危險隘者邪?”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黃河》:“有以為宜徙之寬平者, 王橫 之説是也。”
(2).寬仁公平。《後漢書·郭躬傳》:“ 躬 家世掌法,務在寬平,及典理官,決獄斷刑,多依矜恕。”《新唐書·刑法志》:“蓋自 高祖 、 太宗 除 隋 虐亂,治以寬平,民樂其安,重於犯法,緻治之美,幾乎三代之盛時。” 清 吳定 《吳殿麟程巽行傳》:“仲豪邁峻厲,君寬平恂恂長者。”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 隋文帝 對待民衆比較寬平。五八一年,制定 隋 律,廢除前朝酷刑。”
“寬平”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寬闊平坦的地方
這一含義強調物理空間的平坦性,常見于地理或建築描述。例如《荀子·賦》中提到“安寬平而危險隘”,即通過對比突出平坦與險隘的差異。現代用法如“寬平大路”也保留了這一意義。
形容寬仁公平的态度
作為抽象概念,指待人寬容、處事公正,常用于描述個人品德或社會治理。例如《後漢書》記載郭躬“家世掌法,務在寬平”,體現法律執行中的仁厚與公平。
該詞最早見于《荀子》,後逐漸從地理概念延伸至人文領域。例如宋代曾鞏在讨論黃河治理時,主張“徙之寬平”(遷至平坦處);清代吳定則以“寬平恂恂”形容人的敦厚性格。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荀子·賦》《後漢書·郭躬傳》等文獻,或查閱網頁中的具體用例。
寬平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于形容國家、社會等整體環境或時期的穩定、安甯和和諧。它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平穩發展和繁榮。
寬(宀+玄)部,共8畫;平(幹+凡)部,共5畫。
寬平這個字詞起源于古代的文字演變,最早出現在《周禮·秋官·大戌》中,并在漢代的《莊子·修身》等經典中多次出現。
寬平的繁體字是「寬平」。
在古代,寬平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早期的寫法中,寬的上部象征房屋,下部象征犬,表示寛容豁達;平則表示輿論公平。古代的字形有很多變化,書法家們也會根據個人風格進行書寫,所以寬平的字形會有一些不同的變體。
1. 過去十年間,這個國家發展迅速,實現了寬平繁榮。
2. 在社會安定寬平的基礎上,人們開始關注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
寬容、平等、平穩、寬廣、平和、廣平
太平、安甯、穩定、和諧、繁榮
動蕩、不安、緊張、困難、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