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堆砌的土塊與積聚的柴草。或借指簡陋的居室。《列子·周穆王》:“暨及化人之功,俯而視之,其宮榭若累塊積蘇焉。”亦作“ 累蘇積磈 ”。 清 錢謙益 《自拂水步至吾谷登南岩憩維摩寺》詩:“恍然生身色6*界上,累蘇積磈何足省。”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累塊積蘇漢語 快速查詢。
累塊積蘇是漢語成語,字面意為“堆積土塊與柴草”,引申指居所簡陋貧寒。其出處與釋義如下:
“累”指堆積,“塊”指土塊,“積”指累積,“蘇”通“樵蘇”(柴草),合指堆積土塊與柴草。
形容房屋或居所極其簡陋,多用于描寫貧寒的生活環境。
該成語源自《列子·周穆王》篇:
“化人之宮……王以為清都紫微。帝之所居,累塊積蘇,未足比之。”
此處通過對比“華美宮殿”與“土塊柴草堆砌的陋室”,凸顯兩者差距,後以“累塊積蘇”代指粗陋居所。
來源:《列子譯注》(中華書局,2012年)
“累塊積蘇:謂居室簡陋。蘇,柴草。”
“累土塊,積柴草。形容居處簡陋。”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卷九》以“累塊積蘇”喻指破敗屋舍:
“顧視居處,累塊積蘇而已。”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強調生活環境的艱苦樸素,如:
“昔年避亂山中,累塊積蘇,風雨不蔽。”
反映古代對物質匮乏的直觀描述,蘊含安貧樂道的傳統價值觀。
參考資料:
“累塊積蘇”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含義
指重疊的土塊和堆積的柴草,形容居住環境極為簡陋、寒酸。其中“累”意為重疊,“塊”指土塊,“積”為堆積,“蘇”則指柴草。
二、出處
最早出自戰國時期《列子·周穆王》:“帝之所居,王俯而視之,其宮榭若累塊積蘇焉。”
(注:此句通過對比天帝的居所與人間簡陋房屋,突顯差異。)
三、用法與特點
四、例句參考
五、補充說明
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描述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比喻意義。
暗投白藏巴錦寶裝邊靡比利時不足為憑燦然一新宸傳淳雅诋薄帝州渡頭方天戟富鄰過候漢誓黑沈沈橫害機檻鲸蠟金筭噤頤脊索寬松锟吾瘣木了納廖叔麟兒理書留運虜獲铓鋒蠻氊木紀片紙平岡頗棱撲翻身謙裕七絶傾寫球勢期頤之壽缺如區理沈遲省舍省聲神世霜氛天時不如地利不如人和鐵柱宮停虅通窮偷閑無須之禍狎俗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