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為山名(即 昆吾山 ),因以名其山之美石。《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瑉琨珸。”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 琨珸 ,山名也,出善金。” 司馬貞 索隱:“琨珸, 司馬彪 雲‘石之次玉者’。”按,《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作“昆吾”。 元 範琮 《荊山璞賦》:“琨珸進而砆石用兮,反誚爾以為玭。”
“琨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琨珸”原指山名(即昆吾山),後引申為對該山所産美石的稱謂。這種石材質地優良,色澤純淨,常被描述為“似玉的美石”,但次于真正的玉石(司馬貞《史記索隱》)。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瑉琨珸。” 裴駰在《漢書音義》中注解:“琨珸,山名也,出善金。” 說明其與礦産資源的關聯性。
現代漢語中,“琨珸”多作為成語使用,形容玉石般的光彩,或引申為對美好事物的贊美。法語詞典中亦将其譯為“magnifique comme le jade”(如玉石般華美)。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史記》《漢書》相關注釋。
琨珸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寶石的一種特殊形态,通常用于形容珍貴、美麗的珠寶。
琨 (gǔ):玉石類字的總稱,部首為王,總計有12畫。
珸 (wǔ):玉石飾品類字,部首為玉,總計有10畫。
琨珸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蕩》中,原意為美玉。
繁體字為琨珸,保留了簡體字的形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琨珸的古時候寫法如下:
琨:王玉,上加雲旁,左右各加三點,總計有14畫。
珸:玉,上加勾,右加大口,總計有8畫。
1. 她佩戴着一串琨珸,引人注目。
2. 這塊琨珸是我從爺爺那裡繼承的家傳之寶。
3. 這個首飾店有許多琨珸和其他珠寶。
琨珸組詞:
琨珸飾品、琨珸項鍊、琨珸手鍊、琨珸耳環。
琨玦、玉石、寶石、珠寶等。
普通石、非寶石、粗糙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