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ubt;suspect;scepsis] 心中存疑
我懷疑這些事實能否給他作證
懷疑推銷員的動機
心有所疑;疑惑。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子猶懷疑,求之明據。”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九:“但人君位號,豈容降改。聞之天下,孰不懷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三回:“我有一件事,懷疑了許久,要問大哥。” 趙樹理 《三裡灣·彙報前後》:“ 菊英 懷疑這些分單是假的。”
“懷疑”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面的含義和用法:
1. 基本定義
2. 語境中的差異
3. 程度區分
4. 特殊用法
5. 近義辨析
反義詞:信任、确信、笃定
常見搭配:
注:該詞在不同方言中可能有引申義,如粵語“我懷疑緊…”可表達“我正在考慮…”。
懷疑(huái yí)是指對于某個事物或是某個人的真實性或可靠性表示不确定或有所疑惑的一種心理狀态。它可以是對于事實、真相的懷疑,也可以是對他人的懷疑,或者對自己的懷疑。
懷疑的部首拆分為"心"和"一",部首在漢字中具有一定的意義,"心"意味着與情感、心理相關,"一"則代表了懷疑這一心理狀态形成的原因或根源。
懷疑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心的部首"心"部分占6畫,一部分占1畫,共計12畫。
《懷疑》一詞的意思最早出現在《莊子·内篇·堯曰》中,用于描述堯帝對于人們行為動機的懷疑。後來逐漸擴大為表示對事物真實性和可靠性的疑惑的意思。
懷疑的繁體字為「懷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懷疑的"疑"字用的是代表手臂的"臂"字,表示心中猶豫、搖擺不定的狀态。此寫法強調了人們對于事物的判斷和決策過程。
1. 我對他的說法抱有懷疑,還需要進一步調查确認。
2. 他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
3. 老師始終懷疑他的作業是不是自己獨立完成的。
1. 懷疑心理
2. 懷疑态度
3. 懷疑對象
4. 懷疑證據
5. 懷疑真實性
1. 疑惑
2. 懷疑不定
3. 懷疑不安
4. 懷疑不信任
确定、相信、信任、确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