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泰寺的意思、同泰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泰寺的解釋

寺名。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為 南朝 梁 所建, 梁武帝 曾數度舍身于此。《南史·梁紀中》:“癸巳,幸 同泰寺 ,設四部無遮大會。” 唐 李群玉 《龍安寺佳人阿最歌》之五:“何須 同泰寺 ,然後始為奴。” 清 吳偉業 《遇南廂園叟感賦八十韻》:“蕭條 同泰寺 ,南枕山之陽。” 清 趙翼 《梁制*********像歌》:“ 同泰寺 中頻捨身,帝王有價可錢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泰寺是南朝梁代著名的皇家寺院,位于建康(今江蘇南京)。據《梁書·武帝紀》記載,該寺由梁武帝蕭衍于普通八年(527年)敕建,初名“大通寺”,後更名為“同泰寺”,取“與泰(泰山)同高”之意,象征其地位崇高。作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同泰寺占地廣闊,主體建築包括佛殿、經台、九層寶塔等,其中寶塔為當時江南最高建築,體現了南北朝佛教建築的典型風格。

梁武帝曾四次舍身同泰寺為僧,并推行“無遮大會”等佛事活動,使該寺成為南朝佛教中心。唐代杜牧《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描述,便包括同泰寺。據《建康實錄》記載,寺内藏有大量佛經與梵文典籍,對漢傳佛教發展産生重要影響。該寺于南唐時期毀于戰火,現存遺址位于南京雞鳴寺附近,2012年考古發現其部分地基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

“同泰寺”作為詞語有兩層含義,既是曆史悠久的佛教寺廟名稱,也衍生為形容和諧共處的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寺廟含義

  1. 地理位置
    同泰寺位于今江蘇省南京市,由南朝梁武帝蕭衍于公元521年(普通二年)或527年創建。具體遺址在南京城北雞鳴山東麓,後經曆代重建,曾改名“法寶寺”等。

  2. 曆史背景
    梁武帝曾四次在此舍身出家,并讓群臣用巨額錢財贖回,如《南史》記載其“設四部無遮大會”。該寺以規模宏大著稱,但多次毀于戰火或自然災害(如雷擊),現僅存遺址。


二、成語含義

  1. 基本釋義
    “同泰寺”作為成語,比喻人們和睦相處、和諧共存的狀态,源自寺廟周邊村民團結互助的傳說。

  2. 文化衍生
    因梁武帝在此頻繁舉辦法會、講經等活動,成語也隱含對理想社會或信仰虔誠的隱喻,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如唐代李群玉詩句“何須同泰寺,然後始為奴”。


三、注意點

别人正在浏覽...

拔號徧愛鼻端出火漕台超轶絶塵馳懷癡滞大辨大重遞禅疊雙東廂甘膳革辂歌行孤進國豔皓膠橫江何謂桓伊笛怙強胡髯家醪兼葭倚玉焦迫角戲腳影寖弛考生快心滿志款東廊腰缦回類攢亮工遼甯大鼓燎照龍躍祿筭露台之産緑頭巾蠻煙瘴霧黏澀清源瓊林玉樹入禁上序侍教時遇試政十字街水老鼠花殊造螗蛦潭拖髫冠唯利是視五國城祥鳳鄉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