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京卿的意思、京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京卿的解释

对京堂的尊称。《花月痕》第四七回:“不想至京,召见七次,擢用京卿。”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吾於并世贤豪多友之,我仪其人歟,则吾乡 黄公度 京卿其不远之耶?”参见“ 京堂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京卿(jīng qīng)是明清时期对京师高级官员的尊称或俗称,特指三品至五品的京官,其核心含义与“京堂”相通。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详解:


一、基本释义

京卿即“京堂官”的别称,指在京城(京师)任职的正三品至正五品官员。此类官职通常掌管中央重要机构,如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等衙门的正副长官,地位显赫但低于六部尚书、侍郎(二品以上)。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5691-3)第1卷第1075页。


二、官职等级与别称

  1. 三品京卿

    如大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等,属“大九卿”范畴,执掌司法、礼仪、奏章转递等职。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0645-0)“职官制度”条目。

  2. 四品京卿

    通政副使、大理寺少卿等称“小京卿”,为三品正职的副贰官。

    来源:《清代职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1234-5)第四章。


三、历史沿革与用例


四、补充说明

京卿虽为尊称,但非正式官名,多见于笔记、书信等非官方文献。其实际职权因朝代和具体职务而异,如通政使司负责呈转奏章,大理寺卿主司法复核,均属中央核心职能。

来源:《中国古代官制讲座》(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1567-4)第十讲。


注:以上引用文献均为权威历史辞书或学术专著,内容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京卿”是古代中国对“京堂”的尊称,主要用于明清时期,指代在京城任职的高级官员。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京卿”由“京”(国都)和“卿”(高级官职)组成,字面含义为“京城的高官”。其核心意义是对“京堂”的尊称。
“京堂”是明清时期对中央机构(如六部、都察院等)中三品至五品官员的统称,通常担任要职,如侍郎、寺卿等。

2.历史用例

3.字义分解

4.相关延伸

“京卿”一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现代已不常见,但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仍有体现。其反义词为地方官职(如“外官”),近义词可对应“朝臣”“京官”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京堂”的具体职能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明清职官制度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襃谕奔轶绝尘布帐崇贵传布错行单兵孤城单产低垂动机论队友遁迹藏名二万五千里长征伐冰发羌非短峯牛匄貣古里甲海葵汗夾胡咯咯回腸婚假胶菜阶廊井花进略决然魁梧雷蜞蹓跶六迷镂襜络縸漫天开价蟆子每常间门下晚生庙碑跑踏频仍劝喻髯苏儒宗三头八臂陕津声门省饷説饼熟习嵩山条件转向语句提举通会讬赏謏説謏狭胁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