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罔殆的意思、罔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罔殆的解釋

迷惘模糊。語本《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肆惟》:“ 宋 人書傳忽雲:‘肆未詳’,不用惟義,乃使罔殆之言,布及邨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罔殆”一詞源自《論語·為政》中的經典名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其含義與學習、思考的關系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拆解

    • 罔(wǎng):意為“迷惑、迷茫”,指單純學習卻不深入思考,導緻對知識理解模糊、無所適從的狀态。
    • 殆(dài):有兩種常見解釋:
      • 一為“危害”,指空想卻不學習,可能陷入偏執或錯誤;
      • 另一說為“怠”的通假字,表示“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2. 整體含義
    “罔殆”合指因學與思失衡導緻的負面狀态:

    • 若隻學不思,知識無法内化,陷入困惑(罔);
    • 若隻思不學,則可能因缺乏根基而徒勞或誤入歧途(殆)。
  3. 現代啟示
    孔子借此強調“學思結合”的重要性,這一觀點至今仍被用于教育領域,倡導主動思考與紮實學習并重,避免機械記憶或空泛空想。

參考資料:綜合《漢典》《搜狗百科》及《論語》注解(詳見、2、4、5)。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罔殆》

《罔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沒有根據或沒有把握,表示事情發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具體解釋為:沒有把握或不确定。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罒”和“殳”。其中,“罒”是古代的一個籠頭的圖形,“殳”是一種農具象征武器。它的總筆畫數為19畫。

《罔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書經·周書·呂刑》中的一句話:“日中者罔殆。”意思是說一天之中發生的事情無法确定,也無法預測。這是最早出現《罔殆》的文獻記載。

在繁體字中,《罔殆》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發生了變化。《罔殆》在古代的寫法為“罔殆”。可以看到,“罔”的形狀更加複雜,與現代漢字的“罒”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個使用《罔殆》的例句:他的說辭讓人感到罔殆,無法确定他的真實意圖。

與《罔殆》相關的組詞有:罔顧、罔論、罔限等。

《罔殆》的近義詞是:難以把握、未知、疑惑等。

《罔殆》的反義詞是:确信、有把握、确定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