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謹身。 宋 贊甯 《宋高僧傳·習禅一·巨方》:“中年學道,勵操謹躬,行頭陀之行,卯食之後,水漿不度齒焉。”
“謹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部分資料(如)将“謹躬”解釋為“恭敬行禮”的成語,但這一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誤讀或引申。主流考據仍以宋代文獻的“謹身”為核心含義。
“謹躬”是強調謹慎修身、嚴格自律的古典詞彙,多用于描述道德或宗教修行中的自我約束。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高僧傳》原文及古代訓诂資料。
謹躬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謙遜、恭敬地表達自己的态度和行為。謹躬包括兩個字,分别是“謹”和“躬”。其中,“謹”的部首是讠,筆畫數為7;“躬”的部首是身,筆畫數為13。
“謹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禮儀文化。在古代,人們對于自己的行為及言語有着嚴格的要求。而“謹躬”一詞體現了人們對他人及事物的尊重和敬畏之情,是一種端莊而恭敬的态度。
在繁體字中,“謹”字的寫法較為複雜,包含了更多的筆畫,并且在結構上也稍有不同。而“躬”字在繁體中保持了與簡體字一緻的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謹”字寫作“謹”,彎曲的結構更加繁瑣;而“躬”字則寫作“躳”,多了一個較為複雜的部分,并沒有現代簡化字的直線結構。
以下是關于“謹躬”的兩個例句:
1. 他對長輩非常謹躬,從不敢有絲毫怠慢之态。
2. 他以謹躬的态度高效地完成了任務。
組詞:謹慎、躬耕、躬行。
近義詞:恭敬、虔誠、敬重。
反義詞:狂妄、放肆、傲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