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墨殘楮的意思、斷墨殘楮的詳細解釋
斷墨殘楮的解釋
指殘缺不全的典籍。楮,紙。 明 王世貞 《俞紫芝<急就章>》:“ 子中 獨能尋考遺則於斷墨殘楮,遂與 仲溫 并驅。”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楮的解釋 楮 ǔ 落葉喬木,樹皮是制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 紙的代稱:楮币。楮錢(舊俗祭祀時焚燒)。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斷墨殘楮”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uàn mò cán chǔ,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殘缺不全的典籍或文獻。其中“楮”是古代造紙的原料,代指紙張,“斷墨”與“殘楮”共同形容文獻因年代久遠或保存不善而破損不全的狀态。
詳細解析
-
詞源與出處
成語出自明代王世貞的《題俞紫芝急救章》(或《俞紫芝》),原文提到“子中獨能尋考遺則于斷墨殘楮”,意為從殘破的典籍中追溯前人的規範。
-
結構特點
- 聯合式結構:“斷墨”與“殘楮”并列,均強調文獻的殘缺。
- 中性色彩:無褒貶傾向,僅描述客觀狀态。
-
近義詞
類似成語包括“斷簡殘編”“殘篇斷簡”,均指代不完整的古籍或文字記錄。
使用場景
- 描述古籍修複或文獻研究時,如:“學者們從斷墨殘楮中還原了失傳的史料。”
- 比喻文化傳承的艱難,如:“這些斷墨殘楮承載着文明的碎片。”
注意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該詞可形容“書畫風格獨特”,但此解釋未被主流詞典收錄,建議以典籍相關的含義為準。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墨殘楮》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是比喻書寫斷絕或停止,斷絕墨迹,斷絕用紙。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斷:部首-斷;筆畫-4
墨:部首-土;筆畫-13
殘:部首-歹;筆畫-10
楮:部首-木;筆畫-13
來源:
《斷墨殘楮》一詞出自于中國宋代文學家蘇轼所寫的一篇名為《東籬買石記》的文章。
繁體字:
斷墨殘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意義是一緻的。
例句:
他堅持用斷墨殘楮來寫字,傳統的方式讓他感到格外親近。
組詞:
斷裂、斷絕、墨迹、楮紙
近義詞:
絕筆、殒墨、終筆
反義詞:
持續、流暢、繁茂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