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谨身。 宋 赞宁 《宋高僧传·习禅一·巨方》:“中年学道,励操谨躬,行头陀之行,卯食之后,水浆不度齿焉。”
“谨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部分资料(如)将“谨躬”解释为“恭敬行礼”的成语,但这一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现代误读或引申。主流考据仍以宋代文献的“谨身”为核心含义。
“谨躬”是强调谨慎修身、严格自律的古典词汇,多用于描述道德或宗教修行中的自我约束。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高僧传》原文及古代训诂资料。
谨躬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谦逊、恭敬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谨躬包括两个字,分别是“谨”和“躬”。其中,“谨”的部首是讠,笔画数为7;“躬”的部首是身,笔画数为13。
“谨躬”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及言语有着严格的要求。而“谨躬”一词体现了人们对他人及事物的尊重和敬畏之情,是一种端庄而恭敬的态度。
在繁体字中,“谨”字的写法较为复杂,包含了更多的笔画,并且在结构上也稍有不同。而“躬”字在繁体中保持了与简体字一致的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谨”字写作“謹”,弯曲的结构更加繁琐;而“躬”字则写作“躳”,多了一个较为复杂的部分,并没有现代简化字的直线结构。
以下是关于“谨躬”的两个例句:
1. 他对长辈非常谨躬,从不敢有丝毫怠慢之态。
2. 他以谨躬的态度高效地完成了任务。
组词:谨慎、躬耕、躬行。
近义词:恭敬、虔诚、敬重。
反义词:狂妄、放肆、傲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