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井底鼃 ”。即井蛙。《東觀漢記·馬援傳》:“ 子陽 井底鼃耳!” 明 謝谠 《四喜記·紫禁明揚》:“淺陋真如井底蛙。”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誼競賽》:“他們的所謂自由世界是井底蛙眼中的世界。”亦省作“ 井底 ”。 宋 曾鞏 《賀克伏交阯表》:“唶海隅之昧俗,肆井底之狂謀。”參見“ 井蛙 ”。
“井底蛙”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井底蛙”原指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因視野被井口限制,隻能看到一小片天空。比喻目光短淺、見識狹隘的人,常用來形容那些局限于自身狹小環境,對外界缺乏認知的人。
該成語最早出自《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意為井底之蛙因受限于狹小的空間(“虛”指所處環境),無法理解大海的廣闊。後世多以此諷刺見識淺薄者。
“莫學無知井底蛙,笑睹西山景,方知天地寬。” ——出自古詩《九月黃花映晚霞》
提示:該成語常寫作“井底之蛙”,兩者含義相同,可互換使用。
井底蛙(jing1 di3 wa1)是一個成語,形容人見識狹窄,缺乏眼界和遠見。
井底蛙的意思可以從其字面上來理解:井指的是狹小的井口,蛙指的是井底的青蛙。由于青蛙隻呆在井底,沒有離開過井口,所以其視野非常有限。
井底蛙的部首和筆畫拆分如下:
井:部首為一井字底底部,總筆畫數為4。
蛙:部首為蟲字蟲部,總筆畫數為11。
井底蛙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相傳,有隻青蛙住在一個村莊的井底,每天覺得自己住的地方是整個世界的中心。直到有一天,它聽到村民談論外面的天空和大山的美麗景色,才恍然大悟自己在井底過着狹小的生活。
井底蛙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是「井底蛙」,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一直在演變中,因此井底蛙這個成語在不同時期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例如,清朝時期的寫法是「井底蛙」,明朝時期的寫法是「井底蛙」,還有宋朝時期的寫法是「井底蛙」。
以下是一些井底蛙的例句:
他從小生活在一個小山村,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真是個井底蛙。
這個人隻顧着自己的小圈子,不願意接觸新事物,真是個典型的井底蛙。
組詞:井底、蛙聲、井水、底細等。
近義詞:狹隘、目光短淺、固步自封。
反義詞:廣博、開闊、洞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