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口含胡須。 東漢 溫序 為 隗嚣 别将 苟宇 所拘劫,堅強不屈,拒絕投降。 宇 賜劍使自裁。“ 序 受劍,銜鬚於口,顧左右曰:‘既為賊所迫殺,無令鬚污土。’遂伏劍而死。”事見《後漢書·獨行傳·溫序》。後因以“銜鬚”表示臨難不屈、大義凜然。《北史·郦道元傳論》:“ 道元 遭命,有銜鬚之風。”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朱貴廟碑》:“ 揚州 都督,殉早銜鬚。”
(2).口含胡須。一種憤怒的表示。《南齊書·柳世隆傳》:“ 攘 兵燒營而去,火起仍覺, 攸之 怒,銜鬚咀之。”
“銜須”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及曆史背景:
“銜須”既可指代忠烈之士的剛毅不屈(如溫序),也可形容人憤怒時的神态。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銜須是一個動詞詞組,指的是用嘴唇或牙齒夾住胡子或絡腮胡來表示思考、猶豫或難以取舍的意思。
銜須的拆分部首是⺮ (竹字旁)和齒 (齒字旁),其中竹字旁表示與竹相關的事物,齒字旁表示與牙齒相關的事物。
銜須的筆畫數為9畫,其中竹字旁占據了5畫,齒字旁占據了4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黃帝時代。據傳言,當時民間有一位智者會用銜着自己的胡須來表示思考問題。這種行為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一種表示猶豫不決的姿勢。
在繁體字中,銜須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定的差異,但銜須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銜須一詞的例句:
1. 他銜起胡須時,表示他在思考問題。
2. 我看到他銜着絡腮胡猶豫不決。
3. 比賽結果出來後,他留着絡腮胡的樣子更加銜須。
一些組詞相關的詞彙包括:銜苦思甜、銜泥帶水、銜懋滿溢。
銜須的近義詞包括:思前想後、猶豫不決、難以決定。
銜須的反義詞是:果斷、毫不猶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