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謹獨的意思、謹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謹獨的解釋

猶慎獨。謂在獨處時謹慎不苟。 宋 張栻 《與曾節夫撫幹書》:“《中庸》謹獨,《大學》誠意,乃是下工夫要切處,不可悠悠放過也。” 元 戴良 《存省齋箴》:“惟 子思子 ,深閔斯世,戒懼謹獨,提綱以示。” 清 陳儀 《李封君七十壽序》:“謹獨以居,抱一以遊,故春秋日高,而有嬰孺子色,先生可謂聞道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謹獨”是一個源自儒家思想的傳統概念,指人在獨處時依然保持謹慎自律的态度,強調道德修養的自覺性。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謹獨”讀作jǐn dú,意為在無人監督的獨處環境中,仍能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表裡如一、無愧于心。它與“慎獨”含義相通,但更側重對内心的自我審視和謹慎持守。

  2. 經典出處與哲學内涵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儒家經典《中庸》和《大學》。例如宋代張栻在《與曾節夫撫幹書》中強調:“《中庸》謹獨,《大學》誠意,乃是下工夫要切處”,認為這是修身的關鍵。元代戴良也通過《存省齋箴》闡釋其重要性,主張通過“謹獨”實現内外一緻的道德境界。

  3. 現代意義與實踐
    現代解讀中,“謹獨”不僅指行為約束,更強調通過獨處時的自我覺察,抵禦私欲和負面念頭,達到良知與天理合一的狀态。例如在無人監督時仍能保持正直,或獨處時堅持學習、反思等正向行為。

  4. 常見誤區澄清
    需注意“謹獨”并非排斥獨處,而是強調獨處時的自我管理能力。它要求個體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依然主動選擇符合道德準則的言行。

這一概念貫穿古今,既是儒家修身的核心方法論,也是現代人培養自律品格的重要參照。其本質在于通過内在道德力量的覺醒,實現從“他律”到“自律”的跨越。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謹獨》的意思

《謹獨》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慎重自處、謹慎獨立的含義。它主要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或者生活中特别注重自己的表現和獨立思考,不被外界幹擾。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謹獨》的部首是言(yán),由右邊的辶(辵)和左邊的讠組成。它的總共有10個筆畫,分布于辶(辵)的四畫和讠的六畫。

來源和繁體

《謹獨》是一個古代的詞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它來源于《左傳·宣公十五年》中的一句話:“輔弼謹獨,猶懼風焚。”這句話表達了宰相輔佐國君時應當慎重自處,獨立思考的意義。在繁體字中,“謹獨”保留了其原有的形态,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結構和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人們在書寫《謹獨》時,通常采用朝右而下的書寫方式。此外,古代中國人的字體筆畫也有一定的差異,但總體來說,《謹獨》的結構和現代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非常謹獨,從不盲目跟從他人的意見。

2. 她在工作中總是能夠保持謹獨的态度,這也是她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謹小慎微、謹言慎行、獨自一人、獨立思考。

近義詞:
謹慎、小心、慎重。

反義詞:
放任、隨便、依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