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橫。《詩·齊風·南山》:“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 宋 範成大 《靈山口》詩:“陵高類登天,鬥下劇窺井。衡從十裡近,底用許多嶺?” 明 高攀龍 《武林遊記》:“峰高不逾數十尋,而怪石壁削,若駭豹蹲獅,衡從偃仰,益玩益奇。”
“衡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衡從”讀作héng cóng,意為縱橫,多用于描述事物交錯分布的狀态。
《詩經·齊風·南山》
原文:“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
釋義:種植麻時,需在田畝中按橫縱方向耕作。
宋代範成大《靈山口》
詩句:“衡從十裡近,底用許多嶺?”
描述山嶺縱橫交錯的景象。
明代高攀龍《武林遊記》
文中提到怪石“衡從偃仰”,形容岩石橫豎傾斜的奇特形态。
該詞屬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賞析。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含義。
《衡從》(héng c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
1. 衡量,用來比較或評估不同的事物。
2. 衡量,用于表示法律、道德準則等的标準或規範。
3. 和諧,用于表示事物之間的平衡和協調狀态。
《衡從》的拆分部首是“彳”和“行”,筆畫總數為12。
《衡從》源自于古代文字,最早出現在《爾雅·釋義》中。它的繁體字為「衡從」。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罕見使用《衡從》這個詞,因此很難找到其古體字的詳細寫法資料。
1. 請你用公正的态度來衡從這個問題。
2. 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可靠的衡從标準來評估這個項目。
3. 唯有保持心境平靜,我們才能達到内外的衡從。
組詞:衡量、衡器、衡平、衡量标準
近義詞:權衡、斟酌、比較
反義詞:偏頗、失衡、不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