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高祖 子 元嬰 為 洪州 刺史時所建。後 元嬰 封 滕王 ,故名。故址在今 江西省 南昌市 贛江 濱。其後 閻伯嶼 為 洪州 牧,宴群僚于閣上, 王勃 省父過此,即席作《滕王閣序》。閣曆經修建,後焚毀。亦省作“ 滕閣 ”。 唐 杜牧 《懷锺陵舊遊》詩:“ 滕閣 仲春綺席開,柘枝蠻鼓殷晴雷。” 唐 羅隱 《锺陵見楊秀才》詩:“ 孺亭 滕閣 少踟蹰,三度南遊一事無。”
滕王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曆史建築和文化象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由唐高祖李淵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建造。其名稱源于李元嬰的封號“滕王”,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并稱“江南三大名樓”。
《滕王閣》是一首古代詩歌的詞牌名,詩歌形容了滕王閣的壯麗景色和滕王的榮華富貴。
《滕王閣》這個詞可以拆分成「滕」、「王」和「閣」三個字。
「滕」的部首是「水」,共十一畫。
「王」的部首是「玉」,共四畫。
「閣」的部首是「阝」,共九畫。
《滕王閣》最初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首長詩,描述了滕王高才疾足、宴飲豪華的場景。後來,此詩的詞牌名也成為了該詩的稱呼。
在繁體字中,「滕王閣」的寫法是「滕王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滕王閣」可以寫成「滕王閣」、「滕王閤」等形式。
1. 遠眺滕王閣,紅牆與綠樹交相輝映。
2. 滕王閣上飛花落,城中彈指樂聲起。
滕王、閣樓、王者、閣下、滕州、王朝。
樓閣、閣樓、閣、樓台。
平民、貧民、下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