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精緻的絲織品。質地細緻,文彩華麗,産于 越 地, 唐 代作為貢品。 唐 白居易 《缭绫》詩:“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新唐書·李德裕傳》:“﹝ 敬宗 ﹞又詔索盤條繚綾千匹。”
關于“缭绫”的詳細解釋如下:
“缭绫”是一種唐代越地(今浙江一帶)生産的精緻絲織品,以其質地細膩、紋彩華麗著稱,常作為皇室貢品。名稱中的“缭”指絲線細密交纏,“绫”則為傳統絲織工藝,整體形容其繁複精美的織造技藝。
缭绫不僅是唐代絲織技藝的巅峰代表,也成為研究古代社會經濟、階級差異的重要符號,被學者視為“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體”。
如需進一步了解白居易的詩歌原文或具體曆史記載,可參考、3的賞析内容。
《缭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絲線精細編織的織物。它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常用來形容精巧細膩的制作工藝。
《缭绫》的部首是糸(絲),它是一個複雜的漢字,由19個筆畫組成。
《缭绫》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缭維》中,作為一個名詞形容的詞語。隨後在後來的文學、文藝作品中得到廣泛應用。
《缭绫》字的繁體寫法為「繚縈」,在傳統的繁體漢字中使用較多。
在古時候,漢字《缭绫》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在結構和筆畫上基本保持不變。
1. 她穿着一襲精美的缭绫裙子,顯得格外高貴。
2. 這幅畫十分細緻,如同用缭绫織就的藝術品。
3. 他的繡品品質精湛,每根糸線仿佛都是缭绫編成的。
1. 缭绫衫
2. 缭绫工藝
3. 缭绫繡品
嫘祖、缂絲、錦緞
粗布、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