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邪心的意思、邪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邪心的解釋

[wicked idea] 不正當的思想念頭

詳細解釋

不正當的念頭。《穀梁傳·隱公元年》:“雖然既勝其邪心以與隱矣。”《荀子·大略》:“我先攻其邪心。” 唐 韓愈 《利劍》詩:“利劍光耿耿,佩之使我無邪心。” 廖瑩中 輯注引 方世舉 曰:“《古今注》:‘ 吳大帝 有寶劍六,三曰辟邪。’” 清 李漁 《凰求鳳·翻卷》:“此人有絶美的姿容,最為婦人所愛慕,他卻能禁止邪心,不做淫6*蕩之事。” 蕭紅 《生死場》二:“我早看她起了邪心,看她摘一個柿子要半天工夫;昨天把柿筐都忘在河沿!”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邪心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邪心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不正當的念頭或邪惡的心思,多用于描述人偏離道德準則的意圖或貪欲。例如:

“邪心”指違背正道的私欲,如貪財、好色、損人利己等惡念。

二、古籍溯源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文獻,王充在《論衡·率性》中明确提及:

“邪心生于無義。”

意指邪念源于缺乏道義約束,強調道德修養對遏制惡念的重要性。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邪心”常用于批判性語境,如: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0卷,第128頁。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年,第1672頁。
  3. 王充《論衡·率性篇》,中華書局點校本,1990年。

網絡擴展解釋

“邪心”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代不正當的思想念頭或邪惡的意圖,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人心思不正,存有惡意或邪念,可能導緻不良行為(如欺騙、犯罪等),是道德敗壞的表現。

  2. 出處與曆史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谷梁傳·隱公元年》中“既勝其邪心以與隱矣”,意為克制不正當的念頭。韓非子在《解老》中提到“邪心勝則事經絕”,強調邪念會導緻行事失敗。

  3. 使用場景與影響
    多用于描述因私欲膨脹而産生的惡念,例如:

    • 文學作品中,如韓愈《利劍》詩:“佩之使我無邪心”,以劍喻正直;
    • 道德批判中,如《漢書》評價忠臣“無邪心”,強調品行端正。
  4. 現代語境
    現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批判偏離道德準則的思想,如“邪心作祟”“摒棄邪心”等表達。

若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證或引申用法,可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霸陵班鹭寶子便辟别忙博遠刺股從教丹蝦點茶冬至線多僻肺活量紛綸附遣亘古通今挂錫衮龍古香緞懷袵講求腳鴨交趾謹節僦賃課議跨街樓匡救彌縫愧恧潰師雷地累稔廉租房門鈴鳴琴而治跑外啌啌咣咣錢監前哲清賞劬精日昃忘食喪邦杓子升屋聲振林木侍長始間石決明摔交似曾相識嘶鳴送審阗道頽頂聞而生畏下回賢智校補蟹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