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谨独的意思、谨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谨独的解释

犹慎独。谓在独处时谨慎不苟。 宋 张栻 《与曾节夫抚干书》:“《中庸》谨独,《大学》诚意,乃是下工夫要切处,不可悠悠放过也。” 元 戴良 《存省斋箴》:“惟 子思子 ,深閔斯世,戒惧谨独,提纲以示。” 清 陈仪 《李封君七十寿序》:“谨独以居,抱一以游,故春秋日高,而有婴孺子色,先生可谓闻道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谨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修身理念,指人在独处时仍能保持谨慎自律的品德准则。该词由“谨”与“独”构成:“谨”取《说文解字》“慎也”之意,强调言行审慎;“独”指无人监督的独处状态。合而释义为“在独处无人的环境中仍能恪守道德规范”。这一概念与《礼记·大学》提出的“慎独”思想一脉相承,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解:“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强调道德自律的内在性。

从词源演变看,“谨独”最早见于宋代儒学家真德秀《西山读书记》:“君子谨其独,非特显明之处如此,虽暗室屋漏亦莫不然。”明清时期王阳明《传习录》进一步阐释:“谨独即是致良知”,将外在行为规范升华为心性修养。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在独处时谨慎不苟”,收录于第七卷第342页。

该词的应用领域包含三个层面:其一为儒家伦理,与“诚意正心”的修养功夫结合;其二为宋明理学的心性论,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其三在现代延伸为管理学中的自我监督概念。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在明清家训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常用于规范家族成员行为准则。

网络扩展解释

“谨独”是一个源自儒家思想的传统概念,指人在独处时依然保持谨慎自律的态度,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谨独”读作jǐn dú,意为在无人监督的独处环境中,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表里如一、无愧于心。它与“慎独”含义相通,但更侧重对内心的自我审视和谨慎持守。

  2. 经典出处与哲学内涵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例如宋代张栻在《与曾节夫抚干书》中强调:“《中庸》谨独,《大学》诚意,乃是下工夫要切处”,认为这是修身的关键。元代戴良也通过《存省斋箴》阐释其重要性,主张通过“谨独”实现内外一致的道德境界。

  3. 现代意义与实践
    现代解读中,“谨独”不仅指行为约束,更强调通过独处时的自我觉察,抵御私欲和负面念头,达到良知与天理合一的状态。例如在无人监督时仍能保持正直,或独处时坚持学习、反思等正向行为。

  4. 常见误区澄清
    需注意“谨独”并非排斥独处,而是强调独处时的自我管理能力。它要求个体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依然主动选择符合道德准则的言行。

这一概念贯穿古今,既是儒家修身的核心方法论,也是现代人培养自律品格的重要参照。其本质在于通过内在道德力量的觉醒,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跨越。

别人正在浏览...

唉唉百炼成钢帮厨背本趋末北阙表救鼻气如雷不妥采菱曲城壁出舆入辇窜屏打交对得尺得寸典司颠窨咄叱发乳负算庚虎攻完勾牌辜恩背义归首鼓浪红绳系足画日级差节察进俸金牌矜奢极幽阃席累爵李廷珪墨路菜洛涘蜜筩嬭房甯武贫贱不能移怯怜户沙虱申治受讯赎过松波波讼筩宿雏糖弹天外有天铁钩锁鼍窟蚊厨鋈铣诬指香猊下情狎媟